1月21日是上海世博会倒计时100天。1月18日,国新办举行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进展和世博会运营准备情况发布会。上海世博会作为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次以城市为主题举办,将在城市实践区,汇聚展示全球先进的城市低碳发展理念及实践案例。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常务副主任杨雄说,国际参展方的数量已经创下了世博会的历史纪录。目前,已经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国内31个省区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都将参展。杨雄透露,场馆建设临近尾声,布展全面启动,世博园区工程建设已经完成了任务的90%。今年3月底,大部分参展商将完成布展,进入最后的运营准备。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馆里面有一个“低碳体验”,主办方希望通过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一系列低碳活动,鼓励大家节约能源。
节能理念贯穿始终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科技世博、低碳世博”的理念贯彻在规划、建设、运营、展示中,从源头上减少碳排放。世博园区有38万平方米旧厂房改建成为展馆和其他基础设施。比如,具有百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主厂房长128米、宽70米、高50米,结构体系完好,内部有3台发电机及大量附属设施,拥有完整的取、排水系统。主厂房的再生性改造是保持原有体形和高度不变,通过内部加层将原来的4层结构改为8层,改建后的主厂房总建筑面积达3.11万平方米,成为世博会城市实践区主要展馆之一,主要展示城市生活、能源节约利用和物资回收的创新案例。
不仅在规划中体现低碳,还在建设中体现节能。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介绍,在世博园区有4.6兆瓦太阳能发电机组容量,是全国目前、最集中的装机容量所在地;整个园区的灯光设备大量采用节能的LED光源;空调大量使用江水源和地热源热耗;园区的公共交通系统采用的是氢能源车、超级电容车等清洁能源车,实现“零排放”。
洪浩透露,联合国环境署和我们共同制定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指南》。在专家指导下,在低碳、绿色世博的实践上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建设上都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这些雨水通过沉淀和过滤之后,能够基本满足园区的环境卫生清扫和绿化灌溉需要。园区里还有一平方公里的绿化和公园,占整个园区围栏区面积的1/3左右。采取这一系列措施之后,专家预测,估计世博会开幕一直到世博会结束,能抵消世博会碳排放60%-70%。洪浩表示,正根据专家建议采取进一步的改善措施,力争在四至五年之内实现碳平衡。
“低碳体验”倡导共同减碳
对于中国馆已经公布的“低碳体验”方案,洪浩说:“中国馆有一个专门的展厅,里面有几个部分展示低碳的警示,中国如何加强环境保护,如何开展减少碳排放量的实践,同时鼓励全社会居民共同减碳。”此外,除中国馆有低碳的展示外,主题馆、城市实践区以及一些重要的外国展馆都有一些低碳的展示,来展示他们在低碳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从现在起一直到世博会举行期间,我们还将举行一系列低碳活动,这些活动包括鼓励大家节约能源,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地投入到减碳的活动中去。
记者了解到,在城市实践区内,几乎所有案例都将节能环保低碳作为主题,最典型的是伦敦零碳馆,将成为中国栋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还设置了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全方位展示建筑领域对抗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