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弄脏了我们的自来水
近日有媒体披露,2009年住建部曾对全国城市饮用水水质状况做普查,但至今未公布数据结果。多位业内人士称,此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仅50%左右。调查显示全国城市供水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不符国标的灰口铸铁管占一半。震惊之余,人们不禁要问:今天,我们喝的水安全吗?还有多少自来水能放心饮用?自来水不合格的责任该由谁来扛?…【详细】
大陆自来水合格率到底是多少?
忽视水质就等于忽视生命
有必要先区分自来水和饮用水的概念
据百度百科介绍,自来水是指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它主要通过水厂的取水泵站汲取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地表水。并经过沉淀、消毒、过滤等工艺流程,最后通过配水泵站输送到各个用户。而饮用水是指可以不经处理、直接供给人体饮用的水。包括干净的天然泉水、井水、河水和湖水,也包括经过处理的矿泉水、纯净水等。加工过的饮用水有瓶装水、桶装水、管道直饮水等形式。
自来水在中国大陆一般不被用来直接饮用,但在世界某些国家和地区由于采用了较高的质量管理标准而直接饮用。2012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饮用水标准。新标准与国际接轨,指标达到106项,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目标是实现自来水的直接饮用。
自来水合格率50%”并非最终数据
据新世纪周刊的深度调查《自来水真相》披露,在2009年由住建部水质中心组织的这次普查,是近十几年间规模的检测,覆盖了全国4000多家县级以上城市自来水厂,得出了最为接近真相的饮用水质数据。但至今,住建部都未对外正式公布这次调查所得的自来水水质数据。先是有参与者透露“那次全国普查,发现4000余家水厂中,1000家以上出厂水水质不合格。结果表明,多数地方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接着,多位接近权威部门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所获知的该次检测结果,实际合格率也就是50%左右。也就是说,可能近50%不合格,“1000家以上不合格”,只是一个宽泛的说法,以求淡化冲击而已。
实际情况估计要严重得多
2009年以来,迄今三年过去了,加之城市自来水水质并无“太多改善”,自来水的实际合格率并不乐观。研究水问题的蓝伟光博士在其微博上表示,既然自来水的水源肯定含有微污染,而传统的四歩法工艺又去除不了这些微污染,相反还会因消毒产生致癌的加氯消毒副产物。这种水从自来水厂流出,进入千家万户,且不说还有管网污染,高楼二次供水产生的污染等,内地自来水合格率绝不可能有50%。
这份对百姓健康十分重要的普查,住建部“雪藏”良久,至今还秘而不宣。显然问题要比想象的还要严重。
微鼻重金属过滤技术发明人,原美国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在其微博上对此做了数据上的佐证:据2012一篇刊载在外国期刊的论文显示:1990年48%城市人用自来水,07年94%;对数千家水厂调查,约25%公共水厂和超50%私人水厂不能对水质安全检测;50%的城市自来水达不到健康标准。缺水是城市化的瓶颈,也是公共健康挑战-很多城市不得不面临可怕的选择:喝污染的水。
合格率如此低,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生态事故对自来水水质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对于自来水水质指标,我们首先不应将其简单道德化
雨果有句名言,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其实相对于下水道,自来水管道更是一个城市的良心。水与民生休戚相关,而且水的影响不分对象,同饮一管水,没有局外人。对于自来水质,我们不愿意将其简单道德化。这不仅是一个良心问题,还是一个利益考量问题。
这些年来,我们在能够出形象的地方做得很好,而在那些不能够出形象,或者短时间内不能出形象的地方,则做得不太好。很不幸的是,自来水就属于后者。提高自来水合格率,一方面需要在地下大动干戈,而同样的投入,用之地面则可能取得数倍效果;另一方面需要在地上保护水源,这就涉及发展方式转型,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GDP,影响财政。虽然相关方面也“同饮一管水”,但在政绩、前途面前,眼前总是战胜长远,侥幸总是大于不幸。相关方面只要维护一个看起来、闻起来不是那么恶劣的水质,也就能糊弄民意、自欺欺人。
自来水公益属性不断褪色,水质合格率低不足为奇
表面上看,自来水不合格主要有两大原因造成:一是水源被污染。据报道,全国60%左右的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劣于Ⅲ类,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监察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水污染事故近几年每年都在1700起以上。还有专家这样比喻——厂里产什么,水里就有什么。二是“二次污染”严重。住建部在2002年、2003年曾调查数百城市的供水管网,发现管网质量普遍低劣,且大多管道已不符国标。2000年至2003年,中国184个大中城市管网水质发生过4232次二次污染事件。
前些年,为减轻财政支出,许多地方政府“甩包袱”,对包括自来水公司这样的公益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让其自收自支、靠水吃水,财政投入颇为有限。这样,自来水公司完全企业化,其卖水的收入,仅供维持职工工资和日常维修管理。要挤出大把资金对供水管网进行全面改造,即便情愿,恐怕也是力不从心。
封锁普查报告,是公然挑战公众知情权
对于水质安全与否,公众有知情权,而自来水的供应属于重大的民生项目,合格率如何,卫生怎么样,理应属于政府信息公开的范畴。普查结果不对外公布,违反了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让公众在不知不觉中掏钱喝“毒水”。
而且,对相关数据保密,不利于发现问题,改进不足,难以引起地方政府和水厂的重视,还可能因数据的不公开,延误了水厂的整改,水质的改善,导致问题越积越重,增加了问题解决的成本和难度。而数据一旦如实公布,将会产生可观的“倒逼效应”,让政府、水厂不光想着涨水价,而是更加重视水质问题,想办法从机制、标准、监管、运营等方面确保用水安全,保障居民身体健康。
其实,让老百姓喝上放心饮用水并不那么难
中国正进入一个“易粪相食”时代
民生大事从来不是国家机密
关系民生的大事,却为何要此般遮遮掩掩?本来这项调查是住建部兴师动众、耗费巨资巨进行的,如果连结果都不能向社会公布,而事后也并未采取任何的处理措施,那么,这样的调查又有什么意义呢?而进一步来说,不公示结果不告诉大家真相,大家喝到的就是安全的自来水么?这是一个必要前提。
在水资源重度污染的今天,自来水出现不合格的现象并不是不能理解,出现问题之后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面对并不“合格、达标”的自来水,有关部分应该做的并不是回避,而是尽快出台措施去处理。
从优先改善饮用水水质入手
不管水资源污染有多严重,让百姓喝到真正合格达标的自来水,并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具体而言,首先要从水处理的技术上入手,尽量多的建造活性炭池子,必要的地方上马臭氧技术;其次加快水管网的更快,以避免二次污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加强第三方检测和监督,让百姓也参与水质检测,才能提高有关单位的责任感和工作效率。
根治自来水之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净化水源地。这是学界的共识。水源地如果达标,即便是只用最基本的传统工艺处理,水质都会合格。根治水源水质,需要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与江河湖海的水环境治理规划对接。这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关系子孙后代的根本福祉,政府责无旁贷。
提水价要“师”出有名
这些年来,自来水水质虽未曾改善,在“提高资源性产品价格”、“保护水资源”之类旗号下,各地自来水价格却频繁上涨。很多地方都走出了一条“涨价—盈利—亏损—涨价”的怪异曲线,并且叫嚣“水价上涨的空间仍很大”。它对比的依据,当然是国外水价。可是,一方面,国外水价高是因为交给国库的水资源税高,而不是因为交给水企的供水费高;我们的水价上涨,利润却悉数进了水企腰包。另一方面,别人是直饮水,我们却有50%连最起码的合格标准都达不到。
自来水水质多年原地踏步讲“特殊国情”,自来水水价却无时无刻不在讲“与国际接轨”,自来水水质50%合格与水价100%大涨,这无异于一边掏空国人腰包,一边残害国人健康。喝上合格的自来水,这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自今年7月1日起,中国将强制执行饮用水标准。新标准与世界上最严的水质标准——欧盟水质标准基本持平。标准的严格当然是好事,但必须拿出涨水价的那种“与国际接轨”的精神,尽快让国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高质自来水。
结语
空气污染刚得到些许关注,水的问题又冒出来了!多灾多难,可兴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