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上海市崇明县旅游局局长。
景区特产介绍:
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是中国的第三大岛,也是世界的河口冲积岛。它三面环江,一面临海,西接万里长江,东濒浩瀚东海,南有长江隧桥与浦东相连,北有崇启大桥与启东相连,地理位置独特。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岛上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高,有“长寿之乡”、“天然氧吧”的美誉,是休闲度假旅游的选择。推荐特产:老毛蟹、老白酒、白山羊、白扁豆、金瓜丝、崇明糕等各类生态农副产品。 推荐景点: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明珠湖?西沙湿地景区、前卫村农家乐、瀛东村农家乐、高家庄园、三民文化村、瑞华果园、东滩湿地公园、东滩鸟类保护区等。

旅游节庆营销的坚持和创新
搜狐:首先聊一个应景的话题,据说这两天崇明在办“一米单车游”的活动,听上去非常环保也有趣味性,请给我们网友介绍一下?
张立新:“一米单车游”这个运营模式,经营到现在已有三年时间,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还是的。“一米单车游”围绕“生态”这个主题,将自行车运动、生态农业和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崇明打造了五个骑游圈,即西部乡村风情骑游圈、中部森林旅游骑游圈、中南部历史文化骑游圈、东部观鸟骑游圈和横沙环岛骑游圈。这五个骑游圈各有侧重,深受游客喜爱。
搜狐:每年有多少游客来参加这个“一米单车游”的活动?
张立新:截止今年3月中旬,已有1200多名游客报名参加此次“一米单车游”团体骑游活动。游客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报名参加,还有一部分是游客现场报名参加。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随着天气转暖,报名参加骑游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
搜狐:其实,崇明在节庆方面的营销是挺多的,还有草莓节、文化旅游节等,在这种营销方式中,如何抓住崇明旅游的点来深化推动旅游推广呢?
张立新:节庆营销,是个非常好的营销手段,也是现在很多旅游景区(点)营销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节庆活动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打造知名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体验。崇明现有的节庆活动很多,从年初的野菜节、桃花节、龙抬头文化旅游节,到年中的自行车嘉年华、端午季、森林旅游节,再到年底的老毛蟹节、草莓节等等,统计下来,全年大概有四五十个节庆活动。当然,数量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还是要出精品,让节庆活动更能体现景区(点)的特色和内涵。如从1998年到现在,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14届的森林旅游节,在整个长三角地区都颇具影响力。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突出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对旅游企业的扶持和指导,更加注重考虑游客的需求,提升节庆活动品质,打造知名品牌。
搜狐:我非常认同你的观点,无论做多少活动,归根到底还是突出“崇明旅游”这个品牌,那么这么多年的运营和经验积累,你觉得,活动营销的价值体现了吗?
张立新:去年,我们依托环崇明岛国际女子公路自行车赛举办的自行车嘉年华活动,大受游客欢迎,吸引了12万人次游客;去年的森林旅游节系列活动,吸引了80万人次游客。今年年初,我们推出了野菜节、草莓节,也深受游客欢迎。当然,进一步提升节庆活动的影响力,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近两年,我们着力打造了老毛蟹节、草莓节等节庆活动,积极推动生态农业与节庆活动的融合发展。此外,我们还在自行车嘉年华上,推出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森林旅游节开幕式上,与县文广局合作,推出反映崇明文化的大型舞台情景诗话剧《风瀛洲》,积极推动本土文化和节庆活动的融合发展。
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发展旅游
搜狐:如果说,节庆营销还在发力当中,那么崇明旅游的生态和绿色,已经深入人心了,会不会存在一个问题,一方面要保持生态和绿色,一方面游客越来越多,这中间是否有矛盾?

张立新:现在游客到崇明来旅游,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崇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而这已经成为崇明旅游的独特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站在保护生态的角度去发展旅游,这是我们发展旅游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目标之中,更加坚定了我们发展生态旅游的信心。举例来说,我们这边有西沙湿地公园和东滩湿地公园等湿地景区,这些景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对湿地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同时,也倡导游客去这些景区参观时,必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搜狐:其实在华东地区,很多景区都在提“生态”这个概念,你觉得,在营销点上会有一些竞争性呢?
张立新:做旅游的最怕遇到的就是同质化竞争,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地理环境和生态资源都非常类似,同类旅游产品很多,因此我们在旅游开发时,更多的考虑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比如在崇明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注重融入崇明的民俗文化,并积极策划了“老白酒节”、“老毛蟹节”等一批体现崇明民俗特色的节庆活动。
旅游服务的个性化、特色化提升
搜狐:整个崇明景区比较分散,游客可选择性比较多,从硬件设施而言,是否能跟上越来越多游客的需求?

张立新:提到硬件的话,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2009年10月长江隧桥通车之后,一个月时间,崇明来了约130万人次的游客。随之而来,出现了吃饭难、住宿难、停车难、购物难等问题,反映出当时崇明的硬件设施与游客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但反过来说,这也给崇明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县委、县政府及时调整策略,半年时间内,投入将近3.8个亿的资金,进行了22个配套项目建设,崇明总体日接待能力从原来的 3-4万人次增加至8-10万人次,基本上解决了游客突出反映的问题。世博会这一年,2010年5月2日,我们接待了7.53万人次游客,各景区(点)旅游秩序井然。去年国庆期间,高速公路实施对小客车免收过路费,10月4日我们接待了8.37万人次游客,达到历史值,但是这一天各景区(点)秩序依然良好。所以说,通过这几年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崇明旅游的接待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当然,旅游要发展,不仅仅需要硬件的改善,软件的提升也不可或缺,我们也一直致力于给游客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
搜狐:长江隧桥通了,问题来了,然后解决了,那么老问题解决之后,这两年有没有遇到新的挑战和问题?
张立新:作为旅游管理部门来说,我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挖掘旅游产品内涵,以更多好的产品来吸引游客”这个问题。近年来,随着崇明旅游的不断发展,崇明初步形成了湿地观鸟科普旅游、森林观光旅游和农业休闲旅游三块比较有影响力的品牌。现在我们更多的是思考,围绕这些品牌,如何进行深度开发。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重点依托崇明特色农业资源,推动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如一方面我们将充分挖掘崇明农业特色,大力推动生态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我们将围绕长兴岛横沙渔港项目,打造集渔业文化、渔品交易、餐饮、滨江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搜狐:刚才听你提到的产品线里,有一点你没有提,就是游乐项目,是不是崇明这边的环境,不太允许这种大型开发?
张立新:旅游的发展需要旅游大项目的支撑,崇明也不例外。这几年,我们在和一家美国公司洽谈海洋公园项目,希望借此激活崇明丰富的水资源。崇明作为一个岛,现在确实比较缺乏水上项目,依托崇明的水资源我们也有了些初步的设想:一是开发崇明三岛水上游玩项目。游客从黄浦江出发,乘船到崇明三岛游玩,体验崇明三岛独特魅力;二是开发环岛水上游玩项目。利用崇明发达的内河水系,串联沿途优美的自然风光,推出系列水上休闲活动。当然,目前这些还只是在初步设想之中,如何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更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
旅游创新性营销的必然性
搜狐:在崇明旅游必定要提到美食,那么在土特产产品方面,是否会有一些体系和方法来确保品质?
张立新:前些年,由于崇明没有上规模的特产销售市场,游客来到崇明,不知道去哪里购物,或者购买些什么。在长江隧桥开通之后,县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一个大型土特产销售市场,从这几年的经营情况来看,游客对它的信任度很高。此外,崇明还专门成立了绿色产品联合会,对各种农副土特产进行认证,以保证产品品质,打造崇明土特产品牌。今年我们还设想,依托现有的土特产销售市场,在县内主要景区(点)周边设立土特产销售网点,方便游客购买。
搜狐:你刚才也提到了景区的旅游宣传,在互联网时代,相比较传统媒体的方式,网络媒体部分的宣传,给你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张立新:就区县级层面来说,崇明在旅游方面的广告投放量是比较大的。这两年,我们跟网络媒体之间接洽也很频繁。我个人认为,网络是未来旅游宣传的发展方向。网络媒体与户外广告、报纸广告等媒体相比,具有便捷、直观、创新性强等特点。游客可以通过网络掌握的旅游资讯,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多样化的市场营销。为此,我们建立了崇明旅游网站,开通了“乐享崇明”微博,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崇明旅游信息,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