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后的陈女士觉得手有节余,想资助一下农村的贫困孩子 本报记者 李一鸣 摄
陈女士近日打进时报通66099999说:
我是一名退休的老人,平时帮别人做家政。我自己现在还能挣钱,想资助一两个农村贫穷的孩子上学,希望可以通过时报找到这样的资助对象。
本报记者 于洋:前天下午,我们联系上陈女士。刚开始,陈女士不同意和我们见面,说不想让人知道她做这件事情,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两个农村贫困孩子的住址就行了。后来,经过我们再三要求,陈女士才答应与我们见面。
陈女士退休了还打零工
下午,我们在沙区一条老街见到了陈女士。她个子不高,穿着整洁,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手里拉着一个小孩,她乐呵呵给我们介绍,“这是我的外孙,我有一个女儿,女儿女婿都不要我操心,我一个人生活,闲得很,所以想做点事情。”
陈女士的家在沙区一个老街社区,只有40多平米,屋里十分干净整洁。陈女士说:“我一个人,这么大足够了。”
她向我们谈起了想资助农村贫困孩子的初衷。她今年51岁,和丈夫离婚了。两年前,她从单位退休后,闲不住,在双碑找到了一个家政工作,雇主每月给她1000多元的工资。
手头有节余 想资助贫困孩子
“每天早上到雇主家里去上班,做做饭,打扫一下卫生,说累也不累,毕竟比耍起好些。”陈女士每月还有退休工资,加起做家政挣的钱,她觉得自己一个人生活,手头还有些节余,所以萌生了想找一两个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的想法。
陈女士从柜子里翻出了几张报纸,“我不是突然想起要资助贫困生,以前就资助过别人。”
我们翻看了这几张报纸,上面都是些关于困难群体的报道,陈女士用笔在上面勾出了姓名、地址、记者等信息,旁边还记有电话号码。
“她从做好事中找到快乐”
2011年12月,陈女士看到报纸上报道北碚一个妇女得了地中海贫血,她照着上面的地址,亲自去了北碚,给对方送去200元钱。也在去年,她在北碚静观认一个90多岁的老婆婆为干妈,先后去看望了3次,每次都会捎去两百元的现金。
前不久,陈女士又在报纸上看到了綦江石壕镇“擦鞋哥”身残志坚的故事,她照着新闻报道中的地址给对方写去一封信,说要与对方结为兄妹,并计划每月资助他一点生活费。
我们随后联系上了陈女士的女儿小刘。小刘说,妈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她经常爱帮助有困难的人,不是一回两回了,我们也不干涉她,她喜欢做好事,就让她做,她从做好事中能找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