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设计中人机界面的应用(二)
3、以界面设计为中心的设计
界面设计的出现带来产品设计的新课题,界面设计不再以传统产品设计中的形式功能之争为主要矛盾,而是将设计看成实现人机信息交流的过程。这种观点更加深刻,更易于解释先前的设计现象。
(1)人机分析
A、使用环境的分析:环境条件是影响人机关系的外界因素,如产品的使用场所、气候,季节、时间等。因为使用环境不同,使用的条件就不同。例如,家用电话和公用电话因为使用环境不同,设计要求也不一样。
B、使用者的分析:使用者的分析主要包括:使用对象、使用者生理状态和条件以及使用者行为方式等的分析。因为使用对象不同,操作的尺寸、用力大小、对色彩的喜好等就不一样。在人机分工时,要根据使用者的生理状态和工作时的状态确定任务分析。使用行为是由于年龄、性别、地区、种族、职业、生活习性、受教育程度等原因形成的动作习惯。
C、使用过程的分析:使用过程分析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一些产品中人机问题不是靠常识可以发现的,甚至短时间使用也体会不到。因此必须对使用过程进行认真分析。
(2)人机交互模型的建立
通过对人机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起人机界面的交互模型。通过用户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明确人机系统是否合理,人机分工是否恰当,是否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 。
(3)功能性设计
界面设计首先要实现界面最基本的使用功能。功能性设计主要是界面的显示设计和控制设计。产品界面的信息交流主要通过显示和控制来实现。显示的信息要符合使用者接受的感觉通道,并且选择最适合的显示方式,控制设计要符合使用者的操作习惯,使用户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控制产品。
(4)认知性设计
特别是产品的操作界面,按钮、图标以及其他功能键的设计要符合用户的认知习惯。信息产品设计中尤其显得重要。当用户使用产品时尽量不需要通过太多的学习,通过按钮的形态、色彩以及上面的图标就可以进行操作。同样,信息产品的软件界面的设计也必须符合用户的认知。用户不需要太依靠说明书,根据界面的引导或者图标的含义就可以进行自然地操作。
(5)审美性设计
界面的美,不仅要作为艺术审美形式的美,满足人们感觉上的愉悦性,更多的是操作产品的一种工具,来满足人们实现某种目的时带来的愉悦性。它不仅仅是一种表象,也是一种实质性的体现,带来更多的实用性。一般来说,产品的设计美主要考虑功能美、技术美、形态美和材质美。
(6)整体性设计
界面既是作为产品与人接触的主要部分,又是作为产品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使用环境的一部分,必须对产品进行整体性设计,统一设计风格。这样产品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7)界面的评价
A、界面的学习性:产品界面应能让使用者快速学习和上手,且尽量符合使用者的操作认知。
B、界面的认知性产品的界面应符合使用者的认知,不良的呈现方式往往造成认知误差 从而导致不良操作。
C、界面效率:产品的界面操作与功能实现之间要准确快速,使用户尽快实现功能。
D、界面的操作性界面的布局合理、结构明晰,避免使用者迷失在界面中。
四、结论
总之,在信息时代,随着工业设计内涵和外延的不断延伸,界面设计的引入对工业设计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从此,人们将脱离功能与形式之争,从而把设计的中心转移到对人的关注。产品设计已经是软界面与硬界面的融合,以界面设计为中心的工业设计将会给产品设计带来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相关标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外形设计|外观设计|ID设计|3D设计|平面设计|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