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国力强盛,贸易发达,国人自信开放,胡人的一些生活习俗在中土成为时尚,而且在佛教生活的促进下,墩、胡床、绳床、靠背椅(图1)等高型坐具也在汉文化地区生根开花。垂足而坐的“胡式”起居方式先在宫廷流行,继而影响到民间,带来了其他家具形式的变革,这些对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的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形成了巨大挑战。在中国家具史上,这一时期是早期古典家具向晚期古典家具的过渡阶段,即从低坐家具向高坐家具的转变阶段。在这种转型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四种家具演进方式,即低坐风尚的延续、本土家具的发展、高坐家具的进入和外来家具的汉化①。这一历程漫长而复杂:一方面,高型家具在一些聪慧的中国家具制作者的不断改进下渐渐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使他们的起居方式逐渐升高;另一方面,传统的低型家具体现了长久的生命力,它和高型家具的混用使人们的起居方式变化得颇为微妙,以至于它从来就没有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彻底消失过。对于这样一个家具形态的混合历程,这一时期的绘画(如《敦煌壁画》)给予了充分反映。总的来看,唐代是我国高型家具的重要形成期之一,多种高型家具形式业已出现,家具多以圆厚为美,装饰趋于多样化,用材粗厚,浑朴大方,制作工艺已较为精湛。
由于现存五代家具实物稀少,所以五代绘画(或宋人摹五代绘画)为研究五代家具提供了巨大帮助,例如宋人摹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宋人摹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宋人摹五代周文矩《宫中图》、五代王齐翰《勘书图》、五代卫贤《高士图》就为我们描绘了当时的桌、几、扶手椅、圈椅、凳、榻、箱、屏风等家具的造型和特征。这时,传统壸门托泥式箱型结构与四足立柱式框架结构的家具均在发挥着作用,并在起居方式的逐渐转变中不断进行适应与改进。总的来看,五代家具仍保留了一些唐代家具的特征,如有的比较粗厚,有的比较拙朴,椅、桌等高型家具在结构与造型上得到了发展,家具功能区别明显,家具陈设格局趋于稳定。
在距宋代最近的五代,其家具大体上延续了唐代的风尚与特征。这一时期的实物家具发现很少,较有代表性的考古出土物,可见于1975年4月出土于江苏邗江蔡庄五代墓的扁腿木榻(图2)与六足木几等家具。其中的木榻长188cm,宽94cm,高57cm。榻面大边与抹头尚未使用格角榫,只以45度格角相接,再以铁钉钉成构架。大边之间有7根托档,另有9根木条以铁钉固定于这些托档上,托档与大边以暗半肩榫相接。四足以透榫与大边相接,并以楔钉榫固定。足材扁方,中起凹线,两侧饰以精致的对称式如意云纹。侧足间设一横档,在足与大边相交处饰以用铁钉固定的云纹角牙②。此榻的腿部造型与装饰和宋人摹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和五代王齐翰《勘书图》中的榻颇相似,即腿部扁平,以如意云纹作为装饰。作为难得的五代家具实物,它在中国古代家具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其用以装饰的如意云纹扁腿式样,从隋唐五代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清。
东阳防清复明木雕厂为您提供:成都屏风|成都茶楼装饰|重庆仿古门窗/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