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技术”再生既有建筑?
日前,在福建莆田举行的中国空间房地产开发新技术成果现场交流会引发了业界的热情关注。这项具有创新价值的科研成果让在旧城改造工程中实现节能、节地、低碳、高效成为可能。
我国需要进行旧城改造的项目数量巨大,在老旧房屋的建筑抗震、节能综合改造中,解决城市住宅建筑“短寿命”问题,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技术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北京为例,2011年由政府出资100多亿元,对1980年前建成的老旧房屋全面启动抗震节能改造,在市区的项目就有12个。而上海每年要对约60个项目进行改造处理。
本次会上推出的空间开发新技术又给与会代表打开了全新的视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在会上提出,现阶段是我国旧城改造建设实施的重要时期,应强化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为代表的一些技术创新,突破了现有成本高、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值得业界提倡。
加高14层成为可能
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现今各大城市进行城市改造的意义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卫建民曾表示,若采用相应技术对老旧房屋进行改造,改造老建筑的成本比拆除旧建筑节省投资30%~60%。而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不仅可以节约成本,对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解决城市建设拆迁、安置等问题也有很大帮助。但这一切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持。
“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或将提供新的思路。
会上,北京空间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余延庆介绍了莆田鸿立大厦样板工程改造项目,这一实验性的改造工程将把福建莆田鸿立大厦由6层旧商住楼,经过增层、加固、改造转变成一座20层的综合楼宇,新加14层建筑的总高度达73.75米,新增面积1.67万平方米。
“此项技术采用外套式和内加固式方法对原有的旧建筑进行加固、隔震、消震处理,保证了楼房加至高层后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项目总工程师、专利技术发明人刘成建介绍,传统的旧楼加高技术是通过叠加的方式加高,只能把低层楼房增加一至两层,而“空间房地产开发新技术”可以将低层楼房在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加高到20至30层。
就其创新性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而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委员王亚勇认为,“莆田鸿立大厦已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实验台成功做了8度以上抗震实验,具有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在技术上是达标的。”
专家:只有技术还不够
“从现在来看,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应该已经成熟。但应用于具体项目时,有关土地规划、土地容积率的变更,政府方面应该不易批准。”某开发商在新技术推广会上向笔者表示,在实际应用中,要将楼间距、居民居住舒适度等问题考虑进去。
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首席科学家陈祥福认为,应用空间房地产开发技术需要注意具体实施环境地质条件、钢结构、加高层数等问题,且项目实施后是否会对周边环境有所影响的问题也应在项目操作之前考虑清楚。
针对技术实施、推广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处长尹伯悦表示,一些新技术的推广和发展,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情况解决相应的操作问题。“新技术在推广上,需要制定企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特殊工程需要组织专家和政府通过研讨的形式确定,实行国际和国内的专利申请。”他强调,新技术要申请专利保护,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采用多形式进行合作开发建设,申请综合开发和设计施工机制,加大技术培育和宣传。
而部分专家针对既有建筑改造也提出一些建议。如要满足规划条件,建筑要符合原有效用,如空气、周边配套等;建筑要有利用改造价值,加层要有使用标准;楼层加高要符合交通、消防安全等规定,不能牺牲小区安全等。
上海全明建筑加固工程有限公司
http://www.shqmj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