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刚性防水以及粘土、灰土类防水等。构造防水则是采取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止水带和空腔构造等。
中国古代防水层的做法常用粘性土或粘性土掺入石灰,即灰土(见灰土基础),外加糯米粥浆和猕猴桃(即羊桃)藤汁拌合,有时还掺入动物血料、铁红等,分层夯实组成。这种方法是中国古代地下陵墓或储水池等工程防水常用的一项独有技术。灰土强度随时间增长,其防止渗漏能力也逐渐提高。河南辉县出土的公元前3世纪战国末期墓葬,在椁室四周填满相当厚的砂层和木炭,上面用粘土夯实,通过这些措施收到的防水隔潮的效果。的马王堆汉墓也有相类似的构造,说明中国在很早以前即有成功的防水措施。中国古代建筑在屋盖构造中,有以铅锡合金熔化浇铸成约10毫米厚的板块,焊成整体,俗称“锡拉背”或“锡背”,就是宫殿建筑使用的一种防水材料。北京故宫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已经历时500余年,至今完好。20世纪70年代初翻修天安门城楼时,在屋脊上也发现宽3米、厚3毫米的青铅皮,用作防水层。这是锡背的一个变种。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