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举办了十年的大比赛。至少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400名候选者参与角逐,报名费用高达157.31美元。9位裁判用了整个夏天的时间进行评审,为保持中立,他们拒绝接受免费食物,甚至连咖啡或茶都不喝。在一座都铎风格的英国农庄内,伴着“莱昂国王乐队”的歌声,获胜者可以捧起金灿灿的奖杯。
获胜者将是一间移动厕所。事实上,在这场“年度移动厕所”大赛中,连奖杯都是个“金马桶”。
别笑,这在当今世界是个严肃的话题,美国教育学博士朱莉·霍兰便历时8年研究厕所史,写就了《厕神:移动厕所的文明史》一书。
她认为,文明并非源于文字的发明。由于个粪坑的出现,人们才不再到处游走躲避自己的粪便,从而最终定居下来形成古代文明。当然,在这个饶有趣味的历史观察视角里,人类的文明史似乎在大部分时间是不怎么文明的!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会将夜壶里的体液倒入污水池或泼在外面的街道上。在苏格兰,爱丁堡的居民还往往会吊上嗓门喊一声:“Gardyloo”,意思是“小心水来了”。18世纪时,有一种职业的标志是一手提着木桶,另一手举着件斗篷,三急之辈讨价还价后,便匆忙钻进围起来的“密室”。
1843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参观剑桥大学,她瞥了一眼桥梁,问陪同的校长:“这些顺流而下的纸张是怎么一回事?”校长知道那些是手纸,但不想让女王难堪,遂答曰:“那些,夫人,是禁止在此游泳的告示。”而大名鼎鼎的路易十四则将公开方便作为上朝理政的一部分,实际上,他正是坐在马桶上宣布了自己的订婚喜讯。
1596年左右,英国约翰·哈林顿爵士曾经修建了历史上个抽水马桶孝敬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这使英格兰人备感自豪,1796年的一幅漫画中,英格兰人坐在自己的抽水马桶上,苏格兰人伏于水桶上,法兰西人蹲的是茅坑,荷兰人则在池塘里排便。
另一个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则发生在19世纪初期的伦敦。当时,为了省事儿起见,老百姓已经习惯于将粪便倒入通向泰晤士河的下水道而非粪坑,而当地9个水管理公司中,有5个是从泰晤士河直接取水供人饮用的。
不久后,一场死亡5万人的瘟疫暴发。医生约翰·斯诺个意识到,霍乱在粪便中传播,而粪便又污染了水源,从而导致了瘟疫。正是从那时起,伦敦的巴扎尔盖特下水道系统开始建立。
与此同时,乔治·詹宁斯在万国工业博览会上修建的公共厕所成为现代公共厕所的雏形。而在此之前,市政厅或歌剧院这种公共空间里是不会存在卫生措施的,片刻的离开都会被视为失礼,以至于孩子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如何摆脱“身体下等机能”。
1914年,《居室与花园》这本时尚杂志上出现了“厕所(Toilet)”这个划时代的词语。
人们逐渐认识到,移动厕所引发的公共卫生革命可以极大地降低因腹泻导致的死亡率。有数据显示,在这种公共卫生设施方面每投入1美元,在节省医疗费用和提高生产力方面平均能得到7美元的回报。哈佛大学遗传学家加利·拉夫昆认为,在延长人类寿命的诸多因素中,厕所是的变量。
另一个维度的事实是:世界上还有40%的人口缺乏条件如厕后冲洗,超过10亿人口只能露天排便。每年至少有120万5岁以下儿童因接触排泄物而死于腹泻。2007年,届世界移动厕所峰会在新加坡举行,将每年的11月19日定为世界厕所日,旨在倡导为地球上所有公民改善移动厕所环境质量。
当然,作为人类漫长文明史的主要见证者之一,与厕所有关的轶事也屡屡被人们提起:如果把老鼠扔进马桶,它们能坚持3天,然后爬出来;爱尔兰洗手间门上的F并不是英语Female(女性)的字首,而是爱尔兰语Fir(男性)的字首,于是一些游客常常遭遇尴尬。
其中一个最有爱的故事是:查尔斯王子有收集马桶座的嗜好,对“茅厕段子”也颇感兴趣。而其前妻戴安娜王妃更狠,她习惯于将厕所布置成泄愤室,马桶上方悬挂的是邋里邋遢的卡米拉画像,画旁的注解是:“若查尔斯觉得卡米拉可爱,精神病医生可就有了新的攻关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