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GRC的发展史,可谓几多风雨几次变迁。我国研究GRC始于1957年,属于较早研究GRC的国家之一,1958年,全国已用上GRC构件的建筑面积达到2万平方米,并一时形成“GRC热”。由于GRC制品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会受到硅酸盐水泥中强烈的碱性侵蚀,从而导致GRC的强度很快下降,造成对建筑的隐性危害。到1961年,GRC的相关制品被迫停止使用,我国GRC的研究就此中断。以后也断断续续地进行过各方面的研究,但均没有形成规模。1975年,我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通过采用抗碱玻纤增强低碱度水泥“双保险”的技术道路,得到了国家科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众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GRC的科研工作重新走上了历史舞台。
近几年来,国际GRC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技术市场也相当活跃,我国GRC研究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国际同行大多看好我国GRC技术,纷纷联系技术转让。目前我们正处于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推广应用的关键时期,据中国GRC协会秘书长崔琪工程师介绍,我国GRC工业是在自力更生中发展和壮大的。到目前为止,我国GRC制品的相关应用标准已基本完善,GRC协会开展的各方面的工作,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技术、开劈市场做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当美国、英国、日本等众多经济发达国家对GRC的耐久性还处于徘徊及研究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我国的“双保险”技术路线已经较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相应开发的GRC系统制品成为国际独创。
在新一轮的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事业全面展开之际,我国GRC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但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我国GRC的发展还受到一定因素的制度,多数生产企业为生产工艺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的乡镇企业,产品质量存在不均匀性的问题不能得到彻底地解决;同时又因为生产过程的各项检验条件不完善和措施不当,不能很好地严把产品质量关。特别是在原材料的供应渠道上,仍然有个别GRC制品的生产厂家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普通水泥,使GRC制品鱼目混珠,给用户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再者,GRC产品在推广应用方面还存在欠缺,相比快速发展的建筑业,GRC制品由于标准不统一、规格不全、安装使用配套不完善等而不能同其他建筑制品配合使用,造成推广应用难而不能广泛使用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中国GRC协会崔琪秘书长指出,伴随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GRC制品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大规模、系列化、机械化的大型GRC企业将会层出不穷地涌现。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