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接轨的情绪,弥漫在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接轨这个内生于经济的情绪迅速在社会精英阶层找到了新的土壤,在刚刚过去的十几年里,不断感染和延伸,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心理气候。接轨的诉求成了时尚和实用的标准,演绎出了一个个惊心动魄或悲壮或优美的故事。央视财经频道的《对话》节目,作为高端的精英聚会,深度接触记录了故事主角的心路历程,他们的情绪浓缩了中国式增长的微观印迹,关注他们的故事就是一次对中国式增长的微观解读。
改革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英雄的情绪有时就是左右事态发展轨迹的核心因素,每种情绪后面都是一道风景,它们影响了中国精英们的行动和思考。读懂了这些情绪以及它们背后所附着的意义,可以体味中国经济连续三十年增长的脉搏和跃动。
柳传志花了21亿美元去并购别人觉得不吃香的笔记本电脑业务,还要将自己联想的名字改掉,到现在“联想”还是人们习惯的称谓,那个LENOVO还是拗口得不被广泛接受。虽然赞助了奥运会,虽然完成了交班,把高管都搬到了美国,后来还是要麻烦老当益壮的自己再次出山托起那个联想。
家电业巨头李东生在事业兴旺时兴致勃勃进入欧洲,一口气吃下了两个企业,而且横跨两个领域——手机和电视机,其中一个还是的韦尔奇先生先前卖给欧洲的。多元化的食谱两条战线作战,气势如虹。有一年有好事者将两个大佬攒在一个场子里,李东生还在问韦尔奇:“你觉着我如何能把它吃下去并扭亏为盈。”韦尔奇很幽默地说:“我如果知道的话当年就不卖了。”
当时国人有一种自豪的情绪,这次对话可以解释成中国的崛起和创新。但岂不知,很快李东生先生的TCL消化不良,在几经拼打之后铩羽而归,这时候才知道当时韦尔奇话里有话。看着纸上吓人的亏损数字,心中涌上的是悔恨和孤独,不知有多大的胆识才敢于面对从辉煌到挫折的急转。痛定思痛,李东生写下了那篇《鹰的重生》,那是一个勇士的童话。他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的员工,抒发的是一种气魄以及那悲壮前行的决心。
把联想和TCL的国际征程聚焦到柳传志和李东生个人身上,更可以读出那时节国人以至于整个国家的普遍情绪:我要长大。如今,那些曾经沧海的经历养育着我们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较量和妥协是生动的风景。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尤其是当一个对手迅速成长的时候,利益的较量是智慧的、有意味的博弈。
缺乏机制和资金时,校办企业的厂长宗庆后选择和世界食品业巨头达能合资,难得的是老外投了钱,经营依然还是宗庆后做主。主业兴旺,可是十几年后,合资双方对簿公堂,大打出手,其背后的情绪是眼界开阔后的中国企业发现自己的实力被严重低估,要求补偿、要求向平等回归。就像刚进城的青年,在几年打拼之后发现老板给的工资与自己实力大不相符,于是开始了觉醒后的反叛。这一事件表明:中国的对外合资进入选资时代了。
铁矿石谈判代表另一种生动。在国际的市场上,我们总是在一个怪圈中体会无奈:我们买得最多的产品,价格我们说了不算;我们卖得最多的产品,价格我们说了也不算,当铁矿石连续两年都以80%左右的幅度对我们涨价时,我们忍无可忍,起来叫板,却还得忍受那个苛刻到极点的格式化合同与欺负人的价格,享受不到宗庆后那种棋逢对手较量,我们还要在无奈中学会妥协。较量和妥协是接轨中的常态,一种无论愿意不愿意都不能消除的心态。我们在这样的对话中告诉世界,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收获和仰望是心灵的风景,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北京银行(9.77,0.07,0.72%)把17.5%的股份卖给荷兰的金融巨头ING,比例已抵达中国金融对外资的红线。当时没有多少人担忧,因为闫冰竹拿着手中并不优质的资产沿街叫卖,够资格的中国企业和机构没人看得上。然而几年之后,北京银行的巨大赢利给外资带来了数倍的回报时,连担心卖国的声音都有了,这考验的是我们面对利益和收获的心态。好在ING进来时孜孜以求的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到来时帮上了大忙。尽管刚开始,老外的这个礼物,没有多少人看在眼里。连美国的保险公司AIG都要靠政府救助时,ING却悠然自得,这时北京银行才知道,风险管理原来是这么值钱的好东西。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的人原来一直在自己身边。
在《对话》工作的经历触发了我写这个“《对话》思想作品系列”的想法,虽然解释很粗糙,可是总有些想把没有释放的感受和信息与人分享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