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记者刘天思)北京市海淀区今年第三季度又有102家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合同,数量比第二季度增长了11%,记者从海淀区总工会获悉,《北京市海淀区建筑行业工资专项协议》已经出台。
今年4月,北京市海淀区总工会发布了《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根据方案,今年,海淀区将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独立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同时,对于规模以下企业将通过签订区域性、行业性工资专项协议的形式建立协商机制。
其中,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将以工资标准、工资调整幅度、工资支付办法等内容为重点;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以劳动标准、劳动定额、工时工价标准等内容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定额标准的协商共决机制。
同时,海淀区总工会将联合区内的商业联合会、建筑行业协会以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重点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目前,《北京市海淀区建筑行业工资专项协议》已经出炉,对该行业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标准以及增长幅度进行了规定。第三季度,海淀区还签订了区域性集体合同63份,覆盖2313家企业;签订了2份行业性工资集体合同,覆盖17家企业的6574名职工。
海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第四季度,海淀区总工会将进一步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此基础上,明年将在重点行业建立健全工资标准协商机制,在中小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街道、乡镇、社区、楼宇、村镇和工业园区开展区域工资集体协商;在同行业如餐饮服务、家政、零售加工制造等行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重点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届时在地区已建会符合条件的企业中,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签订率将达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