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秋高气爽,上汽董事长胡茂元、上汽副总裁肖国普和上汽商用车公司总经理蓝青松一起出现在北京郊区的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
当天上午,上海汽车商用车公司的MAXUS大通品牌产品V80的上市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国际基准,传奇启程”的彩旗插满整个庄园。
一款商用车在一个酒庄举办活动,无疑强调的是它的高贵气质。上汽商用车也确实是如此打算,他们对这个品牌的表述为“国际传奇商用车品牌”,称V80为“国际基准商用MPV”。
高举高打!你马上会反应,这走的是荣威路线,但是与荣威不同的是,它是在没有明显强势品牌的竞争环境中出现,希望能够快速打造上汽商用车所希望的“国际化的中高端品牌”形象。
MAXUS大通V80是宽体轻客,这类车型利润高,而且进入门槛较高。在V80上市之前,采用承载式车身的商用MPV,国内市场上只有江铃全顺一家。
“我们的目标是做细分市场的领头羊。”蓝青松对记者说,后来者居上的口气不容置疑。
上汽商用车敢于选择在这个细分市场切入是有底气的。在蓝青松看来,它首先要有国际水准的产品来支撑。
他告诉每一位来宾,V80是由上汽商用车研发中心在英国LDV公司原有产品的基础上,根据世界潮流和中国特色进行了9个方面近100项改进。“毫不夸张地说,其核心技术国内竞品两代。”
同市场现有几款车型相比, V80的优势颇为明显。搭载源自意大利VM Motori的Eco-D柴油发动机,2.5L排量,功率40Kw,90km/h等速油耗7L,是目前国内一款欧四排放的商用车。还有超大空间和2年5万公里整车保修承诺。
上汽商用车对外特别强调了V80所采用的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很多都是来自乘用车领域。“将乘用车水平融入商用车领域,以拉开和其他商用车的差异化竞争就是突破。”蓝青松说。
收购外国公司,进行二次自主研发,打造自主品牌,完成产品布局。上汽大通有着跟荣威类似的发展路径。在短短的22个月里,上汽完成了从海外资产收购搬迁、国内生产基地建设、体系竞争力的规划与实施、上下游业务链的打造。
蓝青松说,这里包括了三个层面的资源整合:海外收购、整合国内闲置资源、整合上汽内部资源和人才优势,它给上汽商用车带来了高端的起步机会、充足的产能基础、深厚的智力支持。
“上汽在商用车方面是新军,只有采用非常规的跨越式的方式,才能后来居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国普在发布会上如此表示。
MAXUS大通产品的上市或许就是一种非常规方式,现在随着它的上市,上汽进入目前国内商用车细分市场增长最快的轻型客车市场。
过去两年,国内宽体轻客市场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轻客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5.59万辆和16.59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14.47%和17.23%,远远大于车市的整体增速。
肖国普说:“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我们追求的定位是高质量、中价格、低成本,不仅是国家和市场需要高质量的商用车自主品牌车型,用户同样有着旺盛的需求,这也是MAXUS大通定位于国际基准商用车的原因。”
目前,欧洲汽车市场以约3亿人口,支撑了90万辆—100万辆商用MPV的年销量。中国仅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就有这么多人口,商用MPV年销量只有10万辆左右。蓝青松对记者表示:“短期内完全有可能增至100万辆。”
V80的指导价格从14.58万元到23.98万元不等,覆盖长轴、短轴,高顶、低顶等9款基本车型,分为尊杰、商杰和运杰三个版本,面向移动商务、通勤旅游和物流运输等三个市场。
今年,蓝青松给自己定的目标是4000辆,而到“十二五”末期,“谋求突破”的上汽商用车将达到40万~50万辆的规模,力争跻身全国三强。而MAXUS大通将以宽体轻客打入市场,逐渐在轻卡、中卡、重卡等领域“全面开花”。
V80刚刚上市, MAXUS大通第二款产品平台SV-70产品架构已经确定,整个项目投资9.8亿元,同样是针对高速增长的轻客市场。
现在,尽管MAXUS大通的产品系列比较少,但记者注意到,它一开始就瞄准国际市场。
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汽商用车邀请了12个国家的经销商出席MAXUS大通的产品发布会,没想到却吸引了34个国家的72家经销商前来接洽。国际市场上的不错反响给了蓝青松很大的信心。
9月初,这个品牌在国内将有28家经销商开业,同时今年重点进入东盟和南非。按照规划,到2013年,MAXUS大通全年3万台的销量中,海外市场将占到30%。
“今年大概有500辆出口,明年将要突破2000辆到5000辆。” 肖国普同样信心十足,“MAXUS大通V80必将为全球消费者带来国际级的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