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砚 安徽的歙砚一直是文房四宝中的上品,她与端砚、澄泥砚、洮河砚并驾齐驱,可现在怎么突然冒出来一个紫金砚,说来话长了。专家推测,用八公山紫金石制砚应始于汉,据称早在西汉时期,紫金砚就成为文人墨客、王公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在唐朝已是宫廷贡品。目前,台湾故宫博物院宫廷贡单列者即为紫金砚。
其实,关于紫金砚 的故事,65岁的戚良伯早已研究透了,他如数家珍的告诉记者,产自寿州八公山的紫金石纹理细腻色彩紫红,用其制作的紫金砚始于汉,盛于唐、宋。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记述珍石的专著《云林石谱》中记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
北宋宰相杜衍之孙杜绾于南宋绍兴三年所著《云林后谱》中详细记载来往紫金砚的产地、出处、色彩、形制、质地、发墨、历史等内容。王羲之的父亲王旷曾任淮南太守,坐镇寿县,曾得到一方紫金砚,之后,此砚给王羲之所用,王羲之成为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王右军”后,与其朝夕相处的紫金砚也随之身价倍增,被后人视为拱璧,封为“右军砚”。在米芾的书法作品《紫金砚帖》中,还记述了一段关于紫金砚的故事。公元1101年,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路过真州拜访米芾,得赠一方紫金砚。2个月后,苏东坡病逝于常州,事前嘱咐他的儿子将紫金砚装棺入殓陪葬。米芾得到消息后,从真州星夜赶到常州,索要了紫金砚,并愤愤地说,传世之物岂可作陪葬品。
郑板桥《题丁有煜砚铭》称赞紫金砚 :“南唐宝石,为我良田,缜密以粟,清润而坚,麋丸起雾,麦光浮烟,万言日试,倚马待焉,降尔遐福,受禄于天,如山之寿,于万斯年”(寿县五代时属南唐)。可见紫金砚在古代十分珍贵,研究紫金砚是研究王羲之、苏东坡、米芾、郑板桥等文人墨客经心专营的艺术价值。因紫金砚源于紫金石,其石有红、黄、紫、青、赭、黑色,可分为紫金、鱼子红、月白、黄金带、紫花带、花斑、蟹壳青、金黄、碧玉、墨玉、黑子等十一种之多。安徽的紫金石纹理细密,温润细腻如玉,,抚之如童肤,色彩凝重古雅,文理华美多变,呵气成云,发墨如油,滑不拒墨,涩不滞笔之特点。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字元章)在《宝晋英光集》卷中所述:“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品也,端、歙皆其下。新得右军紫金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斯,不复得此石矣!”此段文字记述了米芾获得紫金砚时的喜悦心情及对紫金砚的艺术价值的高度评价,从而不难理解王羲之、苏东坡、米芾、郑板桥等历代大家为何爱它到如此狂热的程度。
北京“荣宝斋”古砚专家韩度权老先生和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吕济民先生鉴定完紫金石后指出:“质坚下墨泽润,三美风韵天成”。 戚老说,历代书画名家都视紫金砚为珍品,历代书家文豪也偏爱紫金砚,但因寿州历史上战乱频仍,紫金砚 的制作技艺几度失传,到了清代,紫金砚几乎绝迹。所以,当前拯救这一宝贵物种已成为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