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控制条之重要性
色彩控制条是一个质量检定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印刷过程中不同部门对成品颜色之认知,从而当质量出现问题时,知道如何解决。它亦为一客观参考,可以了解制作过程中不同设备间之色彩表现,同时可用作监控及稳定制作质量。
例如有一外国客户随电子文件附上一个数码打稿,而你又见到影像带蓝,那究竟是设计的意念,还是哪里出现问题,如果附图上有色彩控制条,你就可清楚其意途。
其实每一个买家都希望其供货商有一稳定水准之产品。而色彩控制条就正是印刷成品质量控制的指针。如能将每天色彩控制条数据做成图表,这亦能提高预知问题的能力。
实地密度(Solidink density-SID)
实地密度是最重要的数据,是作为量度色调值的一个基本物理量,亦是做色彩检定之部。实地可指示出印张上油墨可做出之色彩饱和度;实际上就是油墨薄膜在稳定状态下做出之厚度。墨膜厚度与其反射密度的关系比较复杂,墨膜薄时成正比,但当墨膜厚度达到饱和状态时,这种关系就不成立了,这就是说,密度不是无限地增加。
同时这些实地色密度就说明此色彩的色域边界,色域较大可印出较饱和的色彩,所以有更吸引的暗部细节表现。于印刷时是藉调较墨键(Ink key)来控制油墨的厚薄来调节色彩变化。
印刷反差(Print contrast-PC)
印刷反差就是比较每色油墨实地及其75%网点(也有使用70%网点)之反光量,如果此反光量差距大,即肉眼能容易分辨出实地及75%网差异,暗部细节就会表现细致,反之光量差距少,暗部细节表现不良。注意,我们没有需要比较25%,50%等之反差值。因为柯式印刷中之网点增值虽然在整个阶调(tone curve)出现,但只会令暗部细节因网点变成满版而消失。有较高的印刷反差则意味有较高的质量印刷,原理是高印刷反差必配合饱和的实地密度,使印刷品的暗部有较佳的层次,影像就有跳出纸外的感觉,即所谓立体感较强。
单从反差值,基本可以掌握:
1.油墨着墨情况
2.暗部印纹之网点增值
3.增加油墨浓度(Ink Density)对此之影响
阶调变化(Tone valueincrease-TVl)
网点增大(Dotgain-DG)
于印刷流程中影响色调变化有三部分:
1.印前(Pre-press):印前工艺生成网点时之变化,如使用菲林晒版加减时间,网点会变大或变细,或菲林输出机上补偿曲线令网点产生变化。
2.机械网点增大(Mechanical dot gain):指在印刷过程中所有机械影响致使印于纸上的网点大于锌板上之网点之增值。
3.光学网点增值(Optical dot gain):光于纸表面上产生散射所造成的光学作用,导致相同印点在不同纸上看似大小不同。
美国通常采用50%平网之所得印纹增值,作为参数,如所得之印点为72%,则说该厂之网点增大为22%。而欧洲则多用40%及80%的位置量度网点增值是基于印刷物理特性而导致,虽然不可能使之变成完美之零增值,但可使用色彩控制条来监控以维持增值之稳定,从而在分色做稿中加以补偿,抵消因增值而产生之问题。因色调变化不一定是有网点,所以近年也有用色调增值(Tone valueincrease)这术语。
印刷故障所造成的网点增大
拖影(Slurring):是指纸与胶布接触时,有一轻微移动,造成印墨的拖行,所以网点出现同方向的变形。
重影(Doubling):是指胶布与纸接触时,因油墨黏度大,故此当纸及胶布分开时,油墨被扯长及弹回胶布上,此多余的油墨被印到下一张纸上,形成不规则之网点增大。
叠印率(Ink trapping)
叠印率是表示先后印在纸张上的墨膜相叠情况,影响叠印的因素包括墨层厚度、油墨粘性、印刷色序、两色套印相隔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