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锰
内加热双螺旋-盘式连续组合干燥装置
物料特性以及干燥简介:
氧化锰含水量高,粒度较细,发粘,干燥后粉尘较轻,并有颜色,收集困难,又因水份较高,干燥能量消耗较大,不适合采用气流干燥。如选用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与盘式干燥器组合使用,既解决了输送问题,又会达到很好的干燥效果。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与盘式干燥器均为传导型干燥器。热效率高,能量消耗较低。本装置先用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将含水量30%的物料干燥到10%,以消除粘性。因物料粘结冷的接触面,而不粘结热的接触面,所以接触物料表面均设计为热面。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为恒速干燥,能耗相对盘式干燥器高一些。经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干燥后含水量10%的物料进入盘式干燥器,盘式干燥器立式工作,上部湿度较高,湿份由蒸汽散热器加热的热空气从干燥器顶部的排湿口排出。该气速很低,不存在被干燥产品的夹带,不需要粉尘收集系统。物料干燥后从下部出料口排出,该阶段为降速干燥阶段。干燥器组合使用,能更好的发挥每种干燥器的优点,这也是近几年干燥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工作原理简介:
1、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简介:
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由夹套外壳、双螺旋干燥输送轴、驱动机构、顶盖、排湿系统等组成。外壳夹套和干燥输送轴内通入加热介质。湿物料从干燥器设在顶盖上的加料口加入干燥器内,在转动的干燥输送轴的推动下不断翻滚前进,物料在运动过程中被加热,进行传热传质完成干燥作业。根据被干燥物料的产量、性质、初始及最终含水量,确定干燥面积。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卧式工作,干燥完成后由干燥器另一端的底部出料口排出且同时完成输送过程。整个干燥过程密闭操作,从物料中释放出的水蒸汽由干燥器顶部的排气管直接排出,该尾气主要成份是水蒸汽,气速较低,不存在被干燥产品的夹带。
2、盘式连续干燥器简介:
盘式连续干燥器是一种新型传导式干燥设备,具有连续运行、密闭操作、蒸发强度大、湿度梯度分布合理、动力消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同时,其配置简单,不需配备气流干燥所必须配置的旋风除尘器,不使用热风作为加热介质,因此,不会发生因热风和粉尘分离不好随尾气夹带造成的产品损失。盘式连续干燥器由干燥盘、耙臂、装在耙臂上的若干耙叶、主轴、传动装置、外壳等组成,中空的干燥盘内通入加热介质。干燥盘分为大盘和小盘两种,在干燥器内水平层式布置,干燥盘静止不动,物料在大盘上在耙叶推动下由外向里运动,由大盘的里缘落入小盘的里缘,物料在小盘上由里向外运动,由小盘的外缘落入大盘,物料在干燥盘面上由耙叶输送、翻动、呈阿基米德螺线轨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被干燥盘加热,进行传热传质完成干燥作业,根据被干燥物料的产量、性质、初始及最终含水量,确定干燥盘层数(干燥面积)。盘式干燥器立式工作,湿物料由顶部的加料口加入,通过每层干燥盘后由干燥器的底部排出,整个干燥过程密闭操作,从物料中释放出的水蒸汽由干燥器顶部的排气管直接排入大气。
物料特性:
年产5000吨氧化锰,湿物料含水量为30%,干燥后干物料含水量应不大于0.3%,产量折合700kg/h。
工艺流程简介:
由固液分离岗位来的含湿量30%的湿物料,被连续加入位于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顶部的加料口内,在干燥输送轴的转动下被加入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内进行干燥作业。,物料在流动过程中完成传热传质过程,干燥到10%后在干燥器底部的排料口排出,进入盘式干燥器进行下一步干燥。最终达到含湿量0.3%要求。两种干燥器内均通入表压0.4MPa的饱和水蒸汽。
选型计算:
A、内加热双螺旋干燥器选型计算:
1、 原始条件:
物料名称: 氧化锰
初始含湿量: θ1=30%
干燥后含湿量: θ2=10%
进螺旋干燥机流量: G1=999kg/h
出干燥机物料流量: G2=777kg/h
绝干物料流量: GC=699kg/h
物料初始温度: t1=20℃
物料干燥温度: t2=60℃
干燥系统性能指标:
序号
|
项目
|
数量
|
备注
|
1
|
年产量(吨)
|
5000
|
|
2
|
总装机容量(千瓦)
|
24
|
|
3
|
年耗电(万度)
|
14.69
|
|
4
|
年电费(万元)
|
7.34
|
电价按0.5元/度
|
5
|
吨产品电费(元/吨)
|
14.99
|
|
6
|
年耗蒸汽(吨)
|
2387
|
|
7
|
年蒸汽费(万元)
|
19
|
蒸汽按80元/吨
|
8
|
吨产品蒸汽费(元)
|
38
|
|
9
|
吨产品能耗(元/吨)
|
4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