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给人的印象是,人烟稀少啊!在来久负盛名的莫高窟之前,对于莫高窟只是书面上的了解。许多石窟,全都被门锁保护,我们只能选择性地参观,而且不可拍照。在莫高窟这个小绿洲里,现在并不热,倒是石窟内很闷,不透气,有一股腐朽的味道。
从南北朝直至宋代开始,各类佛像或庄严肃穆或神采飞扬。佛教对永恒的追求,是如此执著,佛音传播到哪里,石窟佛像就建造到哪里,那些石头才是人类社会可以久远保存的东西。
当然还有穹顶的飞天画像。 普天之下,只有莫高窟有这样的飞天像,于是,飞天成了敦煌的不二标志、旅游纪念品上全都是那个身材曼妙的神仙形象。 每进一个窟就被深深震撼一次,这么神奇的艺术形式、那虽然黯淡(主要是洞里比较黑)但是精美异常的千佛与飞天。壁画虽经千百年的风沙侵蚀,但仍然色彩鲜艳,线条清晰,使人不得不赞叹古代艺术匠师们的精湛艺术和创造精神。
佛教最初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早在东汉时期从印度传到中国,到了北梁魏晋南北朝才发展起来的。敦煌壁画在某些人看来,认为不是中国的,而是从印度传过来的。这种观点其实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而没有从整个艺术来看。它所表现的内涵、精神面貌,则完全是中华民族的视觉语言,是从中原传到了敦煌。敦煌当时有很多中原去的民间艺人、匠人,因为动乱或商贸流动,参加了绘制壁画,再加上本地的、西域的少数民族文化,再加上印度传来的影响。所以我认为,敦煌艺术是多种文化的共生,是许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到一起了,产生了一个新的艺术面貌。艺术是多方面吸收,就是共生的观念。我们整个几千年中华民族历史,在这个融化外来文化的力量很强,能消化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 魏晋壁画墓位于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新城乡戈壁滩上,有“世界的地下画廊”之称。导游带领我们参观,进入墓室。墓室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都是用砖块垒砌而成的,地面铺以各式花纹砖,墓室四壁为彩绘砖画,砖画为一砖一画,内容主要有:耕种、采桑、狩猎、宰杀、宴客、博弈、出游等等,主要为表现劳动人民生产生活和墓主人豪华生活。据介绍,这些砖画已存在1700多年,早于莫高窟壁画,尽管有些砖画已部分褪色,但依旧十分精美,为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经典代表。一边听解说,一边近距离观赏这些价值连城的文物,使人真有一种犯罪的冲动。 嘉峪关值得一去,不愧是天下雄关,一座古城池,横亘在祁连山与大黑山之间,远远望去,气势夺人。怪不得此地少有战事,锁住咽喉,谁与争锋?城墙厚实,据说是用糯米混杂泥土夯成,非常坚固。站在箭楼上,远眺长城旧址,天空蔚蓝,顿感天地广阔,一阵清风吹过,似乎夹杂着过去的号角声,从幽远的汉代、鼎盛的唐代、复兴的明代、颓败的清代,声声入耳……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