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现代化城市重要基础设施
城市自诞生以来,它的运转便离不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保障。对于一座现代化城市来说,基础设施更是维系着城市的生息。从宏观层面来看,它决定着一座城市的张力,城市的规模、结构、地位、发展,以及城市的日常运作等等,无不与它息息相关;从微观方面来看,它刻画着城市的每一个细节,显示着一个城市的品位,默默地传达着城市的人文气息。一座城市,如果忽略了它的细节,那么,这座城市的建设,将不可能是丰满的,甚至是失败的。
城市公厕起源于人类的聚居、城市的产生和社会的进化。据《周礼》记载,我国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在城市道路旁边出现了公厕。《说文解字》曾对“厕”字作过解释:“厕,言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清洁也”。《墨子.备城门》也曾记载,城上“五十步一厕”,“上厕为城上厕,溷则城下积不洁之处。”即当时城墙上有专门为守备士兵设置的厕所,可使士兵不因如厕而远离岗位。而城下的厕所称为“溷”。可见,我国很早就在城市建设了公厕。它的出现,是基于社会生产力提高,人类开始聚居并产生城市,人们外出生产、交往、活动趋于频繁,在外逗留时间延长,客观上需要有方便之处,以保持人的正常生理代谢;也表明人们的文明意识开始萌发,认识到在城市随地便溺的粗野和对环境的影响,设法让排泄场所保持相对集中。其作用是保证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得以正常开展,使城市变得干净整洁卫生,社会公德得到彰显,人类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展示并且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
公厕是表现城市细节的一种基础设施。顾名思义,是有别于私人家庭专用厕所,供人们离开家庭在社会上活动时的方便之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除家庭内部使用以外的、供公众使用的厕所,都可以称为公厕。但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公厕一直被认为是由政府专业管理部门建设、管理的厕所,其功能也仅局限于向人们提供方便的场所,因此,在规划布局、建筑设计、建设资金等方面受到限制,成为被忽略的一个城市细节。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达、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厕的内涵、功能、形象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公厕的内涵,已经从政府部门建设、管理的厕所,扩展到包括沿街商场、宾馆饭店等公共建筑向其服务对象开放的厕所,作为一种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数量,正在得到很大的改善;从功能方面来看,从单一的、只能满足人的生理排泄功能,逐步向既具备基本的方便功能,又体现现代城市以人为本精神,具备社会、服务、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城市公厕的建筑形式也日趋丰富多样,要求公厕建筑要较好地与城市建筑环境融为一体,成为城市建筑群中一个和谐的音符。所以,现代城市公厕可以理解为:是独立建筑于城市道路、广场、车站、公园等公共场所附近,或附建与公共建筑之内,向公众提供方便和服务的设施。首先,它是以满足人的生理排泄需求为主的一种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在现代文明社会,公厕还是一种体现人文关怀和城市精神的服务性基础设施,它不象城市交通、市政、能源等其它城市基础设施那样,直接为城市的生产经营活动、社会文化活动提供基本保障,公厕则通过它的合理布局、整洁卫生和服务功能,来体现一座城市对公众细微的体贴和人文关怀,它以城市的一个细节,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以及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公厕表现的虽然是城市细节的设施,但它在城市运行、发展中,在公众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和政府的城市管理活动中,却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公厕具有满足人生理排泄需求的功能。正如人需要饮食以维持生命一样,人的排泄也是维持人生存的最基本的生理活动。虽然人的排泄行为远不如人的饮食行为高雅、丰富多彩,但它确实是每个人不容回避的生理行为。公厕则是满足人们在离开家庭后排泄需求的一种设施。医学专家认为,当人产生便急感的时候,能够忍受的时间约为7-15分钟,也就是说,当人一旦产生便急感,必须在7-15分钟时间内找到厕所,否则将会产生令人尴尬的情况,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涉及个人隐私、人的自尊,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况且这种需求并无规律,远比当人们产生有规律的饥饿感时急于找到饭店更为重要。这一公厕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公厕最重要的功能。而在整个城市如何合理布局公厕,使人们能在这个忍受时间内快速找到公厕,是满足生理排泄需求的前提。因此,公厕能否满足城市公众生理排泄需求,实际上是城市是否具有足够数量和布局合理公厕的问题。
第二,公厕具有满足一定社会需求的功能。公厕本身就是随着人类社会交往活动频繁,使得人们离开家庭外出活动的机会增加,而需要在活动场所或途中方便而产生的,因此,它可以说是一种配合社会生产、消费、文化等活动需求的基础设施,也可以说是促进社会活动乃至整个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种设施。没有公厕,大到集会、庆典等社会活动,小到个人出行购物,都会出现尴尬而大受影响。其次,公厕改善了社会环境。“没有厕所,则处处可能成为厕所”,人的生理特征,表明在任何地点都可以方便,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数量足够以及布局合理的公厕,则整个城市就会变成一座“大厕所”。公厕的出现,使人的排泄场所相对集中,并且便于对排泄物进行集中处理,可以说,公厕是社会环境需求的产物,同时,公厕又对社会环境产生良性影响,净化了城市大环境,大大改善了城市公众的生活环境。再者,公厕促进了社会文明发展。公厕的产生,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化的表现,同时,在社会文明要求规范下,公厕约束了人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随地便溺的不文明行为,使人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得到升华。公厕还是提倡良好社会道德的有利载体,譬如,在公厕入口处设置残疾人通道,在厕所内设置残疾人专用单间,弘扬了社会关爱残疾人的人道主义精神。总之,公厕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
第三,公厕具有向公众提供多种服务、体现政府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的功能。现代城市公厕不仅向人们提供排泄方便服务,由于现代城市生活的节奏加快,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在公厕这样一个独特的公共场所停留,将会产生与公厕性质相关的更多的服务需求,使政府或公共建筑业主向公众提供更多的服务有了可能,也为政府开辟了进一步做好公共服务的一个窗口。例如,公厕本身是一个私秘场所,公众希望利用这个场所再进行一些其它的私秘活动,如整理衣饰,公厕内配备立式衣镜,就满足了公众这种服务需求;公厕内开辟一定的空间,设置休息椅,使公厕增设了休恬功能;一些女士喜欢补妆,公厕内建设了化妆间,是女士们补妆的好去处;为方便怀抱婴儿的女士如厕,在公厕内设置婴儿托板或小床;在公厕内免费向使用者提供针线、提供公厕周边公共交通等信息的指南、进行公益广告宣传等等,都是公厕功能延伸和政府服务意识的体现。商家看准了某些公厕的大人流量,在公厕内发布产品广告,使公厕具有发布商业广告的功能。公厕这个公共空间,成为政府和公共建筑业主沟通公众、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也成为反映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政府服务意识的窗口,为企业沟通公众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利益,通过公厕服务功能的延伸,在这里得到很好的融合。
第四,公厕具有丰富城市文化的功能。公厕虽然不是文化设施,但它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文化属性,表现在它融合了建筑文化、心理文化、地域文化等多种文化,构成独特的“厕所文化”。例如,公厕是一种建筑设施,公厕建筑可以反映出城市建筑的演变过程,构成了整个城市建筑文化的一个部分。人们在进入厕所、使用厕所时,无不经历一段微妙的心理历程,方便完后的轻松愉悦、对公厕气味的感受、对公厕隐蔽性的关注、对公厕卫生状况和其它功能的期望等等,构成对公厕的基本判断。不同地域对公厕有不同的要求,如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公厕,在建筑设计上就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的公厕需要配备取暖设备,而南方的公厕需要开设地窗以加强通风,表现了公厕的地域特征;日本民族对厕具具有敬畏和谢意感,长辈经常教育小辈,用完厕所后,要向厕具鞠躬,表现出了浓厚的民族特征。公厕的这种文化属性,丰富了人类文化宝库,形成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城市公厕在众多的城市基础设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厕通过向公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展示完美的形象,丰富着城市细节,让公众能感受城市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便捷。公厕虽小,但它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整个城市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