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source.ebdoor.com/Image/Common/No.gif)
华奥星空讯 中国房车锦标赛(CTCC)始创于2004年,当时被称为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CCC)。然而在创立之初,这项赛事却经历了诸多风波。由于当时中国整体赛车环境还不够成熟,这让当年CCC的推广工作举步维艰,成为了困扰厂商、车队的一道难题。虽然CCC后来也有了独立的推广公司,但结果仍然让众车队和参赛者感到失望。钱没有花到点子上,不仅没有带来实际的宣传效果,反而导致了这家推广公司最终偃旗息鼓。
而早期由于赛事规则上的不够成熟不够完善,也导致了国内场地赛事一些车队铺张浪费,大搞军备竞赛的局面。这让很多中小车队苦不堪言,整个赛季他们都只能陪太子读书,眼睁睁看着只有一两支有厂商背景的大车队去争夺。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也严重影响了赛事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而赛车的无限度改装,不仅大幅增建了车队运营成本,也无形中增加了车手在比赛中的风险。
直到2009赛季,由夏青领导的上海力盛汽车文化有限公司正式接手国内场地赛的推广,并将赛事重新命名为中国房车锦标赛(China Touring Car Championship)后。这才让场地赛事从原来追求速成的模式,回归稳扎稳打。如今仅仅三年多时间,CTCC比赛已办得风生水起,良性的推广机制和逐渐摸索完善的规则,终于让这项国内别的房车赛事,走上了欣欣向荣的康庄大道。
从2010年赛季初,CTCC开始高举“化、精益化”的推广大旗,在赛事的各个环节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将汽车产业的终端消费者定位成CTCC的消费者,满足为汽车产业贡献附加值的各项需求。厂商杯的设立、单一轮胎制,付费参赛形式,不但没有降低CTCC的参与热情,相反提升了CTCC的含金量,赛事公平性、精彩程度也得到大大的提升。同时夏青提出要注重观众的幸福感,通过丰富的活动安排,让每站来到比赛现场的车迷都能感到不虚此行。
随着比赛媒体关注度的提升,以及2011年与央视IMG合作,引入中央电视台转播赛事,都极大提升了CTCC参赛厂商的热情。在2011赛季吸引了包括长安福特、东风悦达起亚、海马汽车等多达6家厂商的参与。而且CTCC也确立了目前阶段以服务汽车厂商和汽车产业为主的大原则。因为不同于国外成熟的赛事模式,CTCC还无法依靠电视收入和观众收入生存。在国内赛车运动还没有达到良性商业循环的时刻,能否利用汽车厂商在台前幕后的推广力量,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2010赛季开始,CTCC将全年比赛扩充至了8站,覆盖上海、珠海、成都、鄂尔多斯、肇庆等地,可以说转战中国的大江南北,这也让汽车厂商在各区域的市场都能有良好的曝光度。在从2011赛季开始,中国房车锦标赛还在原有2000cc和1600cc两个组别的基础上,对比赛重新划分为了中国量产车,超级量产车自然进气和超级量产车涡轮增压三个项目。其中超级量产车自然进气和超级量产车涡轮增压同场竞技。并且规定正赛长度最多为60公里,这也是为了方便电视转播工作。
CTCC决心引入1.6T涡轮增压赛车,正是顺应国际汽车运动环保的大势所趋。目前不论WRC和WTCC赛场,均采用1.6T赛车,外加S2000组赛事规则。另外一个重要变化是赛事改用国际化的积分规则,每站比赛前十名车手获得积分,积分相应为:25、18、15、12、10、8、6、4、2、1。可以说CCTC能够与时俱进,将国际汽车运动的理念和规则引入中国,并按照国际汽车运动的标准去专业化的运作,对赛事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组织和包装。CTCC逐渐成型的商业运作模式,也标志着中国赛车运动开始进入国际化、市场化运作的新阶段。特别是2011赛季最后一站通过与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合作,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国际赛事运作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将CTCC带到国际舞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