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纸厂家-锡纸批发-锡纸供 撕开香烟盒,盒内的一层包装纸立现眼前:银色、轻薄。它是锡纸,具有防潮和防异味的作用。别看锡纸薄如蝉翼,锡块历经“千锤百打”后,它才能“出世”。早在上世纪30~80年代,佛山产的锡纸已经远销海外。三水人赵文景和赵灿辉这对父子,就曾加入佛山的锡加工大军。他们的家里,至今还存留着打锡的大锤、装锡的盒子、一些成品锡纸,似乎在无声地诉说锡加工业在佛山的繁盛和没落……锡纸厂家-锡纸批发-锡纸供应
锡纸的出生:历经“千锤百打”
想象一下,一块长9厘米,宽2.5厘米,厚度为0.3厘米的锡,需要“压”成一张长度是原来32倍,宽度是原来79倍的锡纸,这得经过多少道工序?
家住张边村的赵灿辉,曾和父亲赵文景一起在三水开档,专做锡和其他金属的加工生意。他的家里,至今存留着一整套锡加工工具。他表示:“一块锡要想成为锡纸,可不简单呢,需要十几道工序!”锡纸厂家-锡纸批发-锡纸供应
“先要把买来的锡用模具切成一样的规格。”赵灿辉拿出一块老式门锁扣一样的模具,比划着。锡切好后,要先用锤子将其打薄、掂松,再放到锅里蒸,待水烤干后再打。
父子开档,产品行销全球
早在1936年,赵文景就到顺德学习加工锡,新中国成立后,赵文景在佛山开档,取名“文记”,自立门户加工锡。当时,佛山锡加工业非常繁盛,可以说,当时佛山的锡加工业,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到上世纪60~70年代,锡加工业曾一度中断。上世纪80年代,赵文景父子俩在三水开档养家。赵灿辉回忆说,“我家做出来的锡纸质量不错,除卖到珠三角外,还曾出口到东南亚、美国等地,远销海内外。”
手工渐被机器制作取代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锡加工收益大幅减少,有潮汕人开始用机器加工锡,手工加工锡效率远不如机器,渐渐地被有些订货商抛弃。上世纪90年代初,赵文景去世,赵灿辉嫌这行挣钱太少,也在1994年正式退出了这个行业。
赵灿辉苦笑着说:“机器做的锡纸,没有手工打制的轻薄、平整,现在很少能看到那么薄的锡纸了。锡纸厂家-锡纸批发-锡纸供应”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