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明确表明阀控型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不是免维护,而是相对敞口式铅酸蓄电池来说不用加酸加水省去很大工作量的少维护型阀控型密封铅酸蓄电池。
2. 维护之一:阀控型密封铅酸蓄电池VRLA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每隔三个月应该进行一次 均充电,目的有二:一是对电池容量的一种补充,二是作为对电池活性物质的激活。
均充电压的选择:
环境温度 |
单体均充电压 |
24V系统均充电压 |
48V系统均充电压 |
<10 |
2.55 |
30.6 |
61.2 |
15 |
2.45 |
29.4 |
58.8 |
20 |
2.40 |
28.8 |
57.6 |
25 |
2.35 |
28.2 |
56.4 |
30 |
2.30 |
27.6 |
55.2 |
35 |
2.25 |
27.0 |
54.0 |
40 |
2.20 |
26.4 |
52.8 |
推荐室温 |
2.35 |
28.2 |
56.4 |
3 维护之二:
密封电池需经常检查的项目:
a. 端电压
b. 连接处有无松动、腐蚀现象。
c. 电池壳体有无渗漏和变形。
d. 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酸雾液逸出。
e. 如具备专业的蓄电池监控系统,应通过监控系统对电池组的总电压、电流、标示电池的单体电压、温度进行监控,并定期自动对蓄电池组进行放电容量测试。实时了解电池充放电曲线及性能,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f. 每一个单体电池极柱(板)的接触表面,一概清扫并涂以抗氧化“A”油脂或凡士林
l 影响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实际使用寿命的因素很多,起主要作用的有以下几方面:
4 过充:普通铅酸蓄电池在充电初期,电池端电压较低,这时无氢氧气体析出,随后铅酸蓄电池端电压逐渐上升,当电池端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时,电池将析出大量气体。当电池端电压上升至2.30—2.35V/只时(此电压称为发气点电压)电池中气体显著增多。随着充电的进行,电极表面的PbO2愈来愈多,而PbSO4已逐渐变少,正极析氧速率便会愈来愈大,与此同时电池负极也开始析氢。故过充电将会使电池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使蓄电池失水导致过早实效,容量早期减退。
5 过放:为了定期检测电池运行期的荷电能力所进行的放电,称为核对性放电。VRLA蓄电池以0.1C恒流放电终了电压为1.80v,放电终了的持续放电称为过放电,一旦进入过放电状态,电池端电压会加速跌落,极容易造成供电中断,还会造成活性物质过渡的消耗,导致活性物质孔隙和下次充电所预留的反应面积减少,造成电池对后续充电及使用维护的困难,最终导致蓄电池无法充满,容量大幅度下降。
6 温度:电池的运行条件也对电池的寿命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在高温下长期使用,温度 每增高10度,电池寿命降低一半。
7 负极板硫酸化:能够履行正常工作的VRLA蓄电池,负极板放电产物硫酸铅呈较小颗粒,充电时很容易恢复为绒状铅,但是某些电池放电产物为难溶性大颗粒硫酸铅,并且在充电时不能还原为绒状铅,这种负极板称为硫酸盐化。负极板硫酸盐化的原因有:电池长期充电不足,高温下长期放电,长期放电搁置,高型极板电解液浓度分层和电池失水等。负极板硫酸盐化将直接导致蓄电池的容量退缩。防止负极板硫酸盐化的有效方法是始终保持电池内容量饱满。
8 长期处于浮充电状态不放电:长期不放电将会导致蓄电池内部活性物质沉淀,活性物质若长期处于沉淀状态,将会很难再参与蓄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从而造成蓄电池容量的减失。
9 新电池在刚安装上之后应该做一个验收性质的放电,用来检验电池的容量;三年之后每年都应该做一次核对性放电,作用有二:一是放电30%--50%,用来防止长期不放电蓄电池内部活性物质沉淀,二是放电80%--100%,用来核对放电检验电池的荷电能力,三是用核对放电来找出坏电池以便能及时更换,因为电池组中有坏电池的危害是很大的。
蓄电池的充放电
蓄电池的充电有相关操作要求,一般就蓄电池的维护作用而言,采用相对十小时率小电流充电效果更好。
1、 充电过程中应保持电解液温度不超过40℃,当电解液温度达到40℃时,应采取降温措施。
2、 初充电后,应作一次容量试验,次放电应能放出额定容量的80%
3、 蓄电池的充电:
3.1.密封电池组遇有下列情况之时应进行充电:
(1)浮充电压有两只以上低于2.18V/只。
(2)搁置不用时间超过三个月。
3.2、蓄电池充电终止的判断依据:
a.充电量不小于放出电量的1.2倍。
b.防酸式电池不同电解液温度和充电电压的充电终期电流应不大于下表数值并维持3h不变。
充电电压 (V/只) |
充电终期电流(mA/AH)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2.30 |
1.4 |
2.4 |
3.9 |
5.2 |
8.6 |
11 |
20 |
2.35 |
3 |
4.2 |
8.0 |
8.8 |
15.4 |
20 |
36 |
2.40 |
5.6 |
8.4 |
12.6 |
14.8 |
23 |
32.4 |
55 |
浮充运行时,充电电压应随环境温度作适当调整,具体见下表:
不同温度时的浮充电压表 |
环境温度(℃) |
浮充电压(V/只±0.02 V/只) |
0~10 |
2.29 |
11~15 |
2.26 |
16~25 |
2.23 |
26~30 |
2.21 |
31~35 |
2.20 |
36~40 |
2.19 |
3.4蓄电池的放电:
铅酸蓄电池的容量和电解液的比重是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比重可以了解电池的存储能量情况。阀控式密封蓄电池是贫液电池,且无法进行电解液比重测量,所以如何判定它的好坏,预测贮备容量属于一大难题。目前,最可靠的方法还是直流放电法。
蓄电池放电时率表
蓄电池型号(AH) |
10小时率放电 |
1小时率放电 |
大电流放电 |
终止电压 1.80(伏) |
终止电压 1.75(伏) |
终止电压 1.70(伏) |
电流(安) |
容量 (安时) |
电流 (安) |
容量(安时) |
电流 (安) |
时间*秒 |
100 |
10 |
100 |
45 |
45 |
125 |
10 |
200 |
20 |
200 |
90 |
90 |
250 |
10 |
300 |
30 |
300 |
135 |
135 |
375 |
10 |
500 |
50 |
500 |
225 |
225 |
625 |
10 |
1000 |
100 |
1000 |
450 |
450 |
1250 |
10 |
2000 |
200 |
2000 |
900 |
900 |
2500 |
10 |
电池维护与测试方法的发展历程
1、早期的电池测试与维护
电池的性能状态最终体现在电池的容量与落后状态上,通过电池的电压、内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电池的好坏,当电池放电到一定程度后,其电压值便开始明显降低,因此,在早期的电池维护中,由于测试仪器的匮乏,工程师普遍采用万用表对电池电压进行测量,通过电压高低来定性电池性能的好坏。
2 电池测试技术与方法分析
2.1容量放电法
容量检测是电池在线或离线的情况下,以I10 电流对假负荷进行放电,当有一只电池端电压先降至终止电压值时停止放电,电池组的容量就以该电池的容量为代表。电池应每两年做一次容量试验,使用五年后宜每年一次,除此之外,应每年以实际负荷做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放出电池额定容量的3O%~4O%,经过比较和分析来判定运行中电池的容量。
2.2在线快速容量测试法(电池巡检法)
在放电状态下对蓄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进行巡回检测,找出端电压下降最快的一只,将其确认为落后电池,再对此电池进行在线放电,检测其容量,即代表该组电池的容量。
2.3电池温度测量法
除去电化学反应的吸热和放热外,由于电池其内阻的存在,使得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当有电流经过时,电池内部会产生热,这部分热量会引起电池的温度发生变化。
2.4电导测量法
电导测量是向蓄电池两端加一个已知频率和振幅的交流电压信号,测量出与电压同相位的交流电流值,其交流电流分量与交流电压的比值即为电池的电导。电导是频率的函数,不同的测试频率下有不同的电导值,在低频率下,电池电导与电池容量相关性很好,一般测量频率在2O~3OHz之间,对大容量电池,频率要低于10Hz。电池的容量越小,电池电阻越大,电导值越小。
3、各种测试方法的优劣比较
3.1、传统的核对放电测试法
优点:准确可靠
缺点:放电、充电时间长、风险性大、只能测试整组容量,不能测试电池组每一节单体电池实际容量
目前,电池核对放电法只能作为一年一次或者三年一次核对性容量实验及电池维护的方法,不宜作为常规的电池维护测试工具。
3.2、电导与内阻测试法
电导法和内阻法
优点:在线测试电池电导或内阻、无断电风险、精度高
缺点:测试不稳定、受到接触电阻和交流杂散电流的干扰,测试结果稳定性较差等,只能作为电池好坏判定。
3.3、在线快速测试法(电池巡检法)
优点:风险小、快速判断电池落后
缺点:测试精度低,只能作为电池落后状态判定依据,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的好坏程度、测试要求较高。
目前,用在线快速测试法可以较快的判定蓄电池好坏,检测出电池组中较落后的电池,但不能准确测定电池的好坏程度。
二、的蓄电池测试技术及发展方向
1、离线容量快速测试
优点:时间短,降低了风险、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险性大、测试整组电池以及每一节单体电池实际容量一体化设计思想、高集成度、高可靠性、人性化操作
缺点:仍然需要脱离系统
2、专业的蓄电池测试与监控系统
具备日常在线监测功能、核对放电测试功能、离线快速容量测试功能,可实现多级管理,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