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张老伯在擦拭健身器材。新民网记者李欣 昌里路80弄现场回传
【新民网·报道】今年已经81岁的张根良,是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云台一小区的“名人”——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小区里几乎人人都会告诉你,“张伯伯啊,他可是我们这里健身器的‘守护神’!”
原来,打从1995年起,张根良老伯就开始义务照看起云台一小区及周边小区的33件健身器材,16年里,81岁的他风雨无阻,寒暑无休,每天检查机械“健康”,定时为器械清洁、加油,甚至自掏腰包修理损坏的器材。
“张伯伯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着小区健身器!”日前,网友“文明浦东”在“上海滩”上发表微博,讲述了张根良老伯的故事后,引起不少网友纷纷用“赞!”来表达对张老伯的敬佩之情。
是什么,让这位81岁的老人义务维护小区健身器材,一干就是16年?3月22日,新民网记者辗转找到了张根良老伯,听他讲述16年和健身器材的“不解之缘”。
33个健身器是他的“孩子”
白发苍苍、背有些佝偻,连走路都稍显不利索……当张根良老伯出现在眼前时,记者有些吃惊,更多的是疑虑:这位81岁的老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矍铄,甚至让人觉得有些虚弱。这样一位老人,真的就是小区健身器材的“守护神”吗?
“1992年,我搬到云台一小区,当时我们这里还没有健身器材,要健身,就要到对面的昌里小区去。”张老伯缓缓的告诉记者,一条马路之隔的小区,安装的公共健身设施,当时让他“眼馋”了好一阵,可在去那里“蹭”着锻炼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了问题,小区的健身器有十几件,但能用的不多。
原来,由于没有专人看管、保养,这里的健身器材老旧残破的情况十分严重,甚至有的器材已经因为损坏而无法再用了,“这些健身器造的时候都是花大价钱的,就这么坏了,用不了了,看得我心疼啊!”
不能让这些花了大价钱造的器材浪费!张老伯说,就是这么一个最简单的原因,1995年,他开始走上了义务养护健身器材的“岗位”:
买来了机油、漏斗,定时给健身器材加油;买来了肥皂、去污粉,常常为健身设施“美容”;买来了锤子、扳手,自己动手给损坏的设备修修补补……时间一天天过去,张老伯的健身器材养护工具也越来越多,“后来我就拿了个袋子背着,每天在小区里走,发现问题就修。”
2004年,张老伯所在的云台一小区和相邻小区里也安装了公共健身器材,张老伯要维护的健身器数量一下子达到了33件。这下,他的干劲更足了。
不仅继续省吃俭用的自费买机油,张老伯还自己给自己定了保养制度,“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就是把所有的健身器都上一次油、用碱水和肥皂水擦干净”,除了大修,每个月张老伯还安排两次“小修”,“看看哪里螺丝松了、凳子脏了;有的机器不灵活了再加点油”;另外,几乎每三天一次的清洁也毫不含糊,“健身器、旁边的座椅,我都要擦干净的。”遇到下雨天,还有“补充作业”,“下过雨的第二天,我就要把雨水擦干净。”
不少小区居民告诉记者,在张老伯眼里,这些健身器材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他的子女, “我们常跟他开玩笑,说他有33个‘孩子’!”
16年风雨无阻无私守护
从1995年开始“上岗”,到2011年还不“下岗”,16年的岁月里,张根良老伯对这33个“孩子”的守护,几乎从未中断过,“不管天冷还是天热,下雨还是下雪,每天早上6点30,肯定能看到他(张老伯)在擦健身器。”和张老伯作了近10年邻居的胡阿姨,这样告诉记者。
“不,不,不是每天6点30分的……”张老伯却赶紧“推翻”胡阿姨的说法,“我前段时间感冒发烧,儿子不让我那么早出来,我就只能到8点多才出来干活……”张老伯一边说,一边还很不甘心的叹了口气,“我说人家早锻炼都在6点多,要提前擦好弄好才行,他(儿子)就是不肯。”
尽管如此,聊起自己的4个子女时,张老伯还是开心的笑了,“除了我生病外,平时他们还是挺支持我做这个的!”原来,刚开始维护健身器材时,张老伯每月就要买上20斤机油,再加上零碎的各种用具,一个月常常要花一两千元钱,“那个时候我退休工资每月只有五六百呢。”
如此一来,老伴有些不乐意了,“她有次还发脾气,让我把机油丢掉,不让我做了。”但在儿女的劝说下,老伴终于回心转意,“他们说,别人老了喜欢打麻将,爸爸老了喜欢照顾健身器,这爱好不是挺好的吗?”就这样,张老伯把儿女口中的“爱好”,坚持了足足16年。
跟着张老伯在他照看的几个小区的健身器材间穿行,记者发现即便是每天只“巡视”一次,也至少需要半个小时,更别提加上擦洗、修理的过程,但在张老伯看来,这丝毫不是问题:16年里,他几乎从未打破自己制定的保养制度,还常常“加班加点”,一天转上好几次,“反正没事就在这里看看,有什么问题可以马上解决。”
什么器材最容易坏,什么器材坏了最花钱,16年风雨无阻的守护,更是让张老伯对每一件设备都熟稔于心,“这个转盘,坏了的话换一个要1000多块;这个踏板,换一个要200多块……”一边给记者指点着,张老伯一边又闲不住的顺手擦拭起来。
小区物业则告诉记者,尽管按照相关规定,本市小区健身器材的维护,目前有一个专门的维修中心,负责定期在全市各小区探访,接受报修任务,但云台一小区的健身器材已经很久没有“麻烦”这个维修中心了,“都是他(张老伯)在打理,保养得很好。除非是他实在修不了的,才会通知我们报修。”
“其实,我就是舍不得这些花了大价钱的东西坏了,浪费了。”面对记者的一再追问,无偿守护着小区健身器材16年的张根良老伯,始终坚持这样的“答案”。
“他是我们这里的热心人!”、“谢谢张伯伯!”采访中,居民们纷纷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张老伯的感谢和感动。
“做一天的好事不难,难的是做16年的好事。”而采访的最后,一位居民感慨的这样告诉记者。(新民网记者 李欣 陈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