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市场迎来国际化
主持人:境外期货经纪业务试点即将展开,中国期货行业对外业务开放的时代已经到来。请介绍一下境外期货业务推出的背景和意义?
陈旭: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原材料的进口国,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使中国企业损失惨重,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不仅承载着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也面临着出口产品价格下降的窘境。境外期货业务的放开可以进一步帮助企业利用国际期货市场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锁定利润。并且在实现保值增值的同时,利用国内外两个期货市场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适应全球一体化的竞争。此外,境外期货的放开也可以让中国投资者规避被动跟随外盘价格波动的风险,解决金融定价权的难题,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获得稳定投资收益,通过多种金融手段规避风险,稳定中国企业收益。
冉寰:境外经纪业务使得试点公司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众多中国大型企业,更好的满足中国生产企业、现货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的巨大需求,进而减少国内投资的隔夜风险,降低大宗商品的离岸和到岸风险,部分抵消未来不可预测的汇率风险,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良性发展,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升级。它为中国大型企业不断发展提供了又一有利避险工具,势必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全球化、一体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备投资渠道。
“狩猎中国”难再现
主持人:在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中国走了一些弯路,例如“株冶事件”、“国储铜”和“中航油”事件等,至今血的教训仍历历在目。在境外期货经纪业务正式推出后,如何保证境内机构资金的安全?或者说走出去之后怎样才能不重蹈覆辙?
陈旭:内外环境已今非昔比,特别是制度的完善,将彻底杜绝恶性风险事件的发生。首先,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手段的日益丰富和监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期货行业的发展和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有了坚强的制度保障。随着《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实施,与之配套的四个管理办法也同时实行。同时,一系列部门规章与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构成了期货市场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其次,在构建完善法规体系的同时,还不断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其按照职能范围分工协作,完善了监管措施和手段,保证了市场的平稳运行,共同完成对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的监管工作。
冉寰:许多国外大投行对中国的境外期货经纪业务寄予厚望,把中国的期货公司当成潜在的重点客户。从这一点来说,境内外机构不再是狩猎与被狩猎的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因为谁都知道境外的手续费收入更为丰厚。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