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行业今年火爆依旧
一 爆发式增长并不意味着昙花一现。
继去年低开高走之后,2010年的起重机行业再度迎来爆发式增长高潮。启动早、范围广、战线长、新客户多构成了今年起重机市场的火爆要素。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状况,这火爆势头持续3到4年不成问题。
对于绝大多数起重机厂商来说,产能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应接不暇的订单如雪花般向企业飞来,使得不少企业即使开足马力生产也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二 区域崛起创造市场
以徐工重型的市场划分为例,今年截至目前的市场情况可谓全面开花。河南、安徽、东北三省,这些地区以往是该企业的二线市场,今年均跻身一线市场行列;云南等地也从三线市场上升为二线市场;江西、宁夏、新疆这些“欠发达”地区也有所上升。
传统的优势市场并没有因此变得低落。以徐工重型的传统优势市场―――江苏省为例,该企业在这个区域内每年的销量可达1000~2000台。根据他们的一项调查显示,江苏省范围内的起重机产品几乎没有出现闲置。这很好地说明了即使是优势地区,起重机市场也呈现出不可抵挡的刚性需求态势。
三 50吨的落寞
根据目前中国吊装市场的特点来看,50吨确实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吨位。城市立交桥建设、建筑施工、小型基建中,作为以租赁为营业模式的吊装公司而言,这部分施工占据了他们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16吨和25吨产品已经基本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工况。
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建筑物越来越高,施工项目愈加大型化,高度不足成为25吨产品的一个“瘸腿”。50吨的优势恰恰在于臂架较长,可以满足较高的起重工况,也曾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无可替代的产品。但自从有企业推出25吨的5节臂产品之后,50吨产品的优势荡然无存。
对于吊装公司来讲,16吨、25吨都是最传统的主力产品。在向上延伸吨位时,只延伸一个吨位显然有些“浪费”,因为最不济的办法就是将两台25吨组合,同样可以达到50吨产品的效果。于是,这些用户便将目光投向了70吨、100吨甚至更大吨位的产品。
四 大吨位全面开展
全路面还是履带式,大吨位起重机领域的硝烟从未停止。
起重量大,起重高度高是履带式起重机的优点。国际市场上,早已有企业推出3200吨的组合式履带式起重机,即通过将两台1600吨产品进行组合,达到叠加效果;在中国,2008年三一重工将履带式起重机的吨位刷新至1000吨,2009年又达到1180吨。至此,中国履带式起重机的大吨位突破似乎变得停滞不前,两年时间内,虽然有不少企业宣称具备千吨级产品制造技术,但再没有一家企业真正实现千吨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