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真空过滤机产品简介:
陶瓷真空过滤机的组成与盘式真空过滤机相类似,主要由转子、搅拌器、刮刀组件、料浆槽、分配器、陶瓷过滤板、水路系统、清洗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等组成。
料浆槽由不锈钢板焊接而成,起承载料浆的作用,搅拌器在料浆槽内搅拌混和料浆,避免料浆沉积;陶瓷滤板安装在转子上,转子由两轴承座支承。在减速机的带动下,以0.5~2转/min旋转,料浆在真空的作用下,吸附在陶瓷过滤板上,滤饼由刮刀刮下,由输送机带走,滤液通过分配器到达真空桶,并由滤泵通过水路系统反冲洗陶瓷过滤板,滤泵安装必须在真空桶下大于3m处,这样可保证从真空桶内抽出滤液。
陶瓷真空过滤机配套了计算机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PC总线模块化工业控制机并配以各种变送器、变频器、多路气动阀门、液位器等仪器。开机时,料浆阀门由料位仪监控,控制料浆料位高低,真空桶滤液由液位仪检测,当至高位液,工控机便迅速打开滤泵出口的旁路阀门,快速排水。水路系统、气路系统压力由各种压力变送器监测。主轴减速机转速,搅拌减速机转速均通过变频器调速,达到无极变速。
陶瓷过滤板的研制陶瓷真空过滤机所选用的过滤介质为陶瓷过滤板,不用滤布,刮泥时刮刀与陶瓷之间留有0.4mm~0.8mm间隙,以防止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作为陶瓷过滤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微孔孔径不大于2μm;第二,陶瓷材质必须具有亲水性;第三,材质必须有足够的强度。目前,我们选用具有亲水性的氧化铝陶瓷材质,空隙率在35%左右。因此,在过滤过程中,水和亲水的陶瓷间产生表面张力,这就产生毛细孔现象,使微孔内始终充满液体,当抽吸真空时,滤液通过微孔,而空气却不能通过。
陶瓷过滤板外表为扇形,采用氧化铝与其它材质通过练泥、成型、干燥、烧成、加工而成。其内部结构代产品为中空填球和第二代产品为梯度形。后一种成本略高,但过滤阻力小,强度高。
陶瓷过滤板在工作过程中,微小颗粒易于堵塞陶瓷微孔,影响生产效率。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采用每一循环反清洗方法,即通过分配器由陶瓷过滤板内部反冲液至过滤板表面,达到清洗微孔。反冲洗一般设置在卸料区的后一区,设置角度与陶瓷过滤板扇形角相同。这样保证在每一循环过程中每一块陶瓷板都得到清洗一次。工作一定时间后,我们采用了超声清洗或化学清洗两者混合清洗,目前我们超声清洗主要采用的混频超声清洗以达到过滤板清洗得更彻底,过滤始终保持高效率。
另外,由于精矿水份降低3%,每年节约运输费16万元,途耗降低2.5%,全年多回收硫精矿4000t,价值30万元,并且减少环境污染,可节约环保费30万元。一台陶瓷过滤机生产能力相当于三台进口压滤机或三台折带外滤式圆筒真空过滤机。
陶瓷真空过滤机技术参数:
型号面积 |
滤盘/圈 |
滤板数量/块 |
槽体容积/m3 |
装机功率/kw |
运行功率/kw |
主机(L*W*H)/M |
TC-1 |
1 |
12 |
0.21 |
3.5 |
2.0 |
1.6*1.4*1.5 |
TC-4 |
2 |
24 |
1.0 |
7.0 |
3.0 |
2.4*2.5*2.1 |
TC-6 |
2 |
24 |
1.2 |
7.0 |
6.0 |
2.4*2.9*2.5 |
TC-9 |
3 |
36 |
1.7 |
9.0 |
7.0 |
2.7*2.9*2.5 |
TC-12 |
4 |
48 |
2.2 |
11.0 |
7.5 |
3.0*2.9*2.5 |
TC-15 |
5 |
60 |
2.7 |
11.5 |
8.0 |
3.3*3.0*2.5 |
TC-21 |
7 |
84 |
4.0 |
13.5 |
9.0 |
4.6*3.0*2.6 |
TC-24 |
8 |
96 |
4.5 |
16.5 |
10.5 |
4.9*3.0*2.6 |
TC-27 |
9 |
108 |
5.0 |
17.0 |
11.0 |
5.2*3.0*2.6 |
TC-30 |
10 |
120 |
5.5 |
17.5 |
11.5 |
5.5*3.0*2.6 |
TC-36 |
12 |
144 |
7.0 |
23.0 |
16.0 |
6.6*3.0*2.6 |
TC-45 |
15 |
180 |
8.5 |
25.0 |
19.0 |
7.5*3.0*2.6 |
TC-60 |
15 |
180 |
12.5 |
33.0 |
22.0 |
7.5*3.3*3.0 |
TC-80 |
20 |
240 |
16.2 |
40.0 |
24.0 |
9.0*3.3*3.0 |
TC-102 |
17 |
204 |
18.5 |
53.0 |
35.0 |
8.8*3.6*3.3 |
TC-120 |
20 |
240 |
20 |
60.0 |
40.0 |
9.7*3.6*3.3 |
TC-150 |
25 |
300 |
24 |
75.0 |
47.0 |
11.2*3.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