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复习(数学):高考考前一月复习方法
在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要回归课本,理清数学的知识主线,透彻地掌握知识结构,熟记数学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公式,要做透课本中的典型例题和习题,用联系的观点研究课本上的变式题,虽然这一届学生是非课改的“末代考生”,但考生不必过于担心,活学活用,相信自己能考好。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这段时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看课本,尤其是教材里B组题要多看。根据多年经验,往年高考中的一些大题都是由这些题演变而来的。
回归课本并不是死读书,而是针对《考试大纲》上所要求的,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固,哪些还没有掌握,一定要心中有数。迅速、准确、有效地查出所缺内容,并及时补上。该记的公式、定义、特殊的结论,决不偷懒,一定记好。
对基础知识及老师讲授的知识,要从源头上搞清楚来龙去脉,只有理解了知识,内化了知识,在新的情境下才能被激活,头脑中储备这样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时才能做到左右逢源,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纵观这么多年的解析几何,所考内容基本上是曲线的定义、轨迹的方程、直线与曲线的综合、韦达定理、函数的最值、特殊的结论。每一步所用知识点都是平时做过许多遍的,只是缺乏临场的冷静,不敢做,导致计算不出甚至没有思路。
解题要快、准、规范
现阶段,我们不主张学生采用题海战术,但数学这个科目又比较特殊,三天不做题,就会生疏。从各科目比较来看,数学是最容易眼高手低,尤其是不少题看着似乎都知道咋做,但真正做起来,却理不清头绪。
剩下这段时间,学生们每周都要做两套题,做题时间是在下午3:00~5:00,因为高考时,数学考试是这个时间段。做题时,学生争取做到做题快、答案准、答题规范。的学生要对自己严要求,争取在100~110分钟内把题做完,选择题该估算的估算,该检验的检验,该猜想的猜想。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要学会大题小做,适当放弃,对于一题多问的题,尤其是后两道大题,不妨试着做一问,过于难的,干脆放弃,把这部分时间放在自己会做的题上,提高正确率。
另外,这段时间,考生一定要把平时的模拟题再温习一下,尤其是平时的错题,一定要仔细研究,争取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拔尖学生反应快的原因之一,就是大脑中储存了许多定理之外的基本问题,从定理引申出来或从难题中提取出来的基本问题,这种问题我们称为“思维模块”。“思维模块”的作用就是,遇到具体的问题,其储存的信息就容易被调动起来,以达到分解问题或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大化小、难化易。尽管高考追求“以能力立意”、“多考一点理解,少考一点记忆”、“多考一点想,少考一点算”,但落实到学生身上,恰恰需要加强记忆,熟记常用知识点,熟记“思维模块”,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构建成知识网络,尽量使常用知识达到数学教育专家齐智华所要求的“知识的傻瓜化”。
找准方向,力争高考时不留遗憾,或将遗憾减少到最小就是你的胜利。
高考数学:调整心态掌握应试技巧
数学高考不仅是数学知识的较量,也是考生心理素质和考试技巧的比拼。想要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取决于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出色的解题能力,还取决于考前的身体状况、心理状况和临场发挥。
考前一个月精神要集中,心态要平和,要自信,学会自我暗示,用积极的态度做好应考准备。
这一段时间一定要做几份模拟试卷,但也不应把大量精力放在做模拟卷上,切忌由于对自己不放心,总想多做几套,打疲劳战肯定得不偿失。但每当做一份模拟试卷都应以高考的态度来对待,养成良好的考试习惯,做到以下几点:
1.通览全卷,迅速摸透“题情”
拿到试卷,先浏览一下,看看考卷一共几页,有多少道题,了解试卷结构,通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明确答题目标、把握好答题顺序、控制好答题时间
(1)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平时做作业,都是按所有题目来完成的,但高考却不然,只有个别的同学能交满分卷,因为时间和个别题目的难度都不允许多数学生去做完、做对全部题目,所以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是试题的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题会更放得开。
(2)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
一般来说,全卷大致是先易后难的排列,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先易后难,最后攻坚。一般卷末的题比较难,除了个别水平特别高的学生,都没有做好该题的把握。如果先做难题,很可能花了不少时间,也没有把这个题满意地做完。你这时的思绪多半已经被搅得很乱,又由于花了不少时间,别的题一点没有做,难免心里发慌,以慌乱之心做前面的题,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但也不是坚决地“依次”做题,一份高考试卷,虽然大致是先易后难,但试卷前部特别是中间出现难题也是常见的,执着程度适当,才能绕过难题,先做好有保证的题,才能尽量多得分。
(3)合理的时间分配
建议用50分钟左右的时间解决前面的客观题(选择填空题),再用剩下的时间应对解答题。但正如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战略一样,考试时间的合理分配也不可用一条标准划定,时间的分配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实力。
3.学会分段得分
高考试题为了达到区分的目的,就“题题设防,题题把关”,相应的高考阅卷评分办法是“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所以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采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实为一种高招儿。对于会做的题目,要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个老大难问题。会做的题目要特别注意表达的准确、考虑的周密、书写的规范、语言的科学,防止被“分段扣点分”。
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如把主要方程式、计算结果和推出的结论等写在显要位置。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已满意了。
4.正确把握各种题型
①选择题:选择题得分关键是考生能否、迅速地解答。数学选择题的求解有两种思路: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的分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的分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主要方法包括直接对照法、概念辨析法、图象分析法、特例检验法、排除法、逆向思维法等,由于答案在四个中找一个,随机分一定要拿到,千万不能放弃。对选择题解法提倡“不择手段”,坚决反对“小题大做”。
②填空题:填空题答案有着简短、明确、具体的要求,解题基本原则是准、巧、快上下功夫;由于填空题的得分情况对高考成绩大有影响,所以答题时要给予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在解填空题时特别注重特例求解法和数形结合法。
③解答题的解法:解答题得分的关键首先是考生能否对所答题目的每个问题有所取舍,一般来说在解答题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数学难题(通常在每题的后半部分和最后一、两题中),如果不能判别出什么是自己能做的题,而在不会做的题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得分肯定不会高。其次解答题解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各式各样的题型有各自不同的书写要求,答题的形式对了基本分也就得到了,比如概率题、立体几何题有规定的书写要求,解题时务必注意。最后审题清晰,题读懂了解题才能得到分,要快速在短时间内审清题意,知道题目表达的意思,题目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关键的字词是什么,特殊的情形有没有,不能一知半解,做了一半才发现漏了条件重来,费了精力影响情绪。
5.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性成功
高考是限时限量的选拔性考试,在120分钟时间内完成大小22个题,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