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复习(化学):审题是关键 表达是保障
天气转热,高三学生的高考复习也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临近高考,成绩是否还有提升空间? 冲刺阶段应如何提高化学成绩?大家是否知道冲刺阶段是知识提升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科学备考,以往的知识技能的积累很容易发生质变,使我们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根据多年的复习备考经验,给考生如下建议:
关注细节 切实回归教材
在强化训练这段时间里,大家基本上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各区的模拟试卷上,因此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课本,因此,书本上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符号、反应和实验等可能会淡忘,而高考的考题中,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往往就是高考命题的依据、题设的条件、甚至是解题的关键因素。教材中的一些识记性的内容,如果是应该记住而我们未能记住的话,损失就会很大。
例如(2010年上海卷)第27题:工业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示意图的问“(1)粗盐水加入沉淀剂A、B除杂质(沉淀剂A来源于石灰窑厂),写出A、B的化学式。A、B”的得分率仅为0.42。这个结果令老师们大跌眼镜,其主要原因就是同学们没有很好地回归教材,不知道粗盐水中的杂质离子成分,而此内容就在高一的教材和高三的教材中。所以,高考后期复习的首要任务就足要回归教材,必须静下心来。花一点时间通览一遍教材,重新熟悉一下教材中的基础知识。
有的放矢 研究考试说明
在回归教材的同时,我们还应对照高考说明,重温说明上明确要求的考点,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还有什么疏漏。考试说明上的知识点要求是分层次的,因此我们要检查一下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是不是达到了说明上的要求。
比如说明中的“比较苯酚、乙酸、碳酸酸性的强弱”,是出现在化学实验活动这一部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涉及到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现象的观察、测量、验证。因而我们可以对这一部分知识复习时则应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注重反思 避免错题再错
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里,复习要有针对性,应重视对错题的反思、梳理,尤其是近期模考题中的错题更应重视。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是知识问题还是审题问题,是语言表达问题还是解题方法问题,若是知识掌握不清,要及时补漏;若是审题不清,则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加强审题训练,并对下次考试提出目标,争取在审题上减少失误。若是语言表达问题,则应与标准答案对比,寻找差距,力求表达准确、规范、科学;若是解题方法问题,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对常见的方法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并学会举一反三。
复习要讲方法和策略,只有针对性强的计划才能提高成绩。高考冲刺阶段的化学复习更要在细节上、审题上、表达上下功夫,要大力加强计算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训练。化学学科知识是基础,审题能力是关键,规范表达是保障。通过冲刺阶段扎实的复习,只有做到抓牢基础,灵活运用,才可提升能力。以良好的心态正视高考,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考理综化学科目复习指导
1. 利用好考试大纲,明确备考重点,缩小复习范围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在参照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高考的考试性质、内容、要求、形式等作出具体的规定,其中既有对能力测试的要求,也有对知识点要求的列举。由于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复习应有主次,即考纲要求的内容要作为重点进行复习,对考纲不要求的内容可以不复习。
2. 抓主干知识,注重综合理解运用
由于理科综合试卷中的化学科题量有限,选择题一般为8道,非选择性的大题应该在4道左右,因而,能考到的知识点要比前几年减少,这样在考点安排上会更集中在主干知识上。在此,建议把握好三点:
①在学习、备考中对重点、难点的把握需明确方向,即基础知识的学习重点是扎扎实实学好典型的理论性与事实性知识,特别是对基本概念与理论等主干知识、重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等核心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理解、运用。
②平时复习时需要将应掌握的内容融会贯通,既做到概念准、规律明、物质结构性质应用记忆牢,又能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形成网络化,在头脑记忆中有序贮存;复习时需要自己主动将主干知识重新梳理、记忆,同时辅以以点带面的复习方式。
③在复习与做练习题时,注意寻找一些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联系性较强的试题,以便锻炼自己结合相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平时练习应注意联系实际应用的题目
新课程高考试题测试内容问题设置呈现出两个显著趋势:
首先,应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利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化学研究前沿问题等作为教学情境。在落实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化学科学方法、相关思维方法的教学重点。利用物质的鉴别及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制备、物质组成测定、物质结构分析、环境污染的防治等化学具体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其次,基础知识的教学重理解与灵活运用。例如相关高考试题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化学计算”、“化学用语(方程式)”等重要知识的考查,都是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的。
这些方面的命题变化,要求平时在进行习题训练时,应有目的地找一些与生产、生活相联系的试题,常见如化工生产、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新能源与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等社会热点问题。
4. 实验探究题应注重思维的科学性、规范性
实际操作和练习的探究性实验数量不一定多,关键是要真正理解实验探究的各环节,具体要求建议如下:①能最终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与实施;②实验方案及过程,要求实验思路应科学,实验方法、操作应规范、严谨;③实验结论得出证据充足、合理。
5. 提高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是关键
培养信息的分析、加工处理及应用能力是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基础。信息的形式可以是文字叙述,也可以是数字、物质模型、实物图、坐标图、物质组成或结构图谱等图形或表格等形式。
6. 注意答题技巧的训练
对学生答题技巧的训练也是备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提出如下两方面建议。
(1)有效训练答题习惯。
由于理科综合试卷是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合并在一起,虽然各科题量相对以前的单科考试题目有所减少,但合并后答题的压力会比单科考试重,并加大了试卷的长度。可针对以下两点进行强化训练:
一是进行化学单科定量、定时相结合的习题训练。即仿照高考理科综合卷中的化学科试题量,将8道左右选择题(包括6道左右单选、2~3道双选)、 4道非选择大题(可分为有机题、化学反应原理题、实验题、探究题各一道)组合成一组试题,限制在50分钟内完成,以便训练把握答题时间的能力。
二是进行三科试题合并的专门答题训练。将物理、化学、生物三科试题仿照高考理科综合卷中的题量和顺序安排,限制在150分钟内完成,以适应大题量考试做答的需要。
(2)加强语言表达规范的训练。
语言表达与交流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关于近年来高考题目中的实验方案设计表达、实验结论的得出、物质结构与性质变化规律的归纳性表述中,考生的作答仍不规范、不准确或不全面,甚至答非所问,仍需加强包括化学用语在内的语言表达规范的训练,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可以是:①探究性(实验)方案、过程、方法、结论等各环节的表述;②其他类型的开放性试题等。
高考化学复习:回归课本 突破有机题
贵州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化学教师
与之前几位老师一样,陈晓娟也认为此阶段最重要的不是题海战术,她将此阶段的复习要点归纳为“回归课本”四个字。她建议考生在最后一个月,通读教材,对一些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也是一个查缺补漏的好方法。
陈老师说考生在重读课本时要将化学实验的原理方法以及操作细节了然于心。而化学实验的复习又能带动无机化学的复习,“无机化学知识点多,分数多。”陈晓娟认为无机化学在最后能多学一点就多学一点。
重读课本无异于全面撒网,那重点在哪里呢?高考化学卷面分值一般为108分,而其中有机化学的题目占到的量很小,有时不到20%。而陈老师认为,正是不起眼的有机化学题恰是此阶段化学复习的抓分点。“如果复习好了,化学分数能得到很大的提高。”陈晓娟说,有机化学题一般有一个大题,分值在15分左右,如果再有选择题,分值可以达到21分。
此外,有着高三年级组长和班主任双重身份的陈老师认为,二模和三模之间是考生的瓶颈期,此时考生压力比较大,有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陈老师给考生推荐了三种既不伤身又不费时的解压方式。种,借助好朋友间的互相倾诉,既能缓解压力,又能增进友谊。第二种,考生可以通过剧烈运动,使全身发汗,以达到排压和调节心情的效果。最后一种解压方式就是“暴打被子”,这种解压方式不仅“互动性强”,看似暴力又不会对身体造成实质性伤害。
知识点:溴水的6个作用
1、取代反应:生成三溴苯酚这个反应。(生成HBr,故实际取代的Br为参与反应的一半)
2、加成反应:双键、叁键的加成(Br原子全部参与反应),苯是不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
3、氧化反应:溴溶于水生成的物质为HBrO、HBr,其中HBrO可以氧化醛基,故醛类物质可以使溴水褪色。
4、萃取、分层:与苯、四氯化碳不反应,但能够发生萃取,且分层
5、褪色、分层:这个点一般较隐蔽,如己烯(6个碳为油状液体)、苯乙烯与溴水混合,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且生成物不溶于水,产生分层。
6、不褪色、不分层:如与乙醇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