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中大屠杀片段解读
1、镜头技巧
此片段中最主要的镜头技巧是“晃”。几乎所有涉及党卫军的镜头都有不同程度的“晃”。摄影师扛着摄像机跟着行进的党卫军进行拍摄,就像一个随军记者,真实地记录现场画面,使影片增强真实感。这种“晃”还强化了场面的混乱程度,再配以嘈杂的音效,是观众真切感受到当时犹太人的惊慌失措。且“晃”让画面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更激发观众对这种屠杀的厌恶之情。
此外在表现一对母女找到藏身处是,对藏身处用了一个“推”的镜头,既满足了观众对藏身处一窥究竟的好奇心理,同时表明母亲对藏身处的渴望,对生存的渴望。另外,其他镜头技巧也多处使用。比如,男女分开时的混乱场面使用近景,很好地抓住了人物的神态。
2、平行蒙太奇
片段多次使用平行蒙太奇。比如一家人用面包裹戒指吞咽与党卫军上楼之间的平行叙述;医院让病人安乐死与党卫军上楼之间的平行叙述等。这些平行蒙太奇的使用,使画面跳跃、节奏紧凑,营造紧张的氛围。
3、屠杀场面的表现
与《南京!南京!》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辛》中没有大规模屠杀的直接场面,但是通过墙上密集的弹孔,机枪发射的速度,黑暗中的频频闪光,惨呼的人声,我们可以想象到屠杀场面的惨烈。另外,许多直接表现犹太人被枪杀的场面运用的镜头极其简单,几乎是纪录片式的,没有任何被杀者表情的画面,显示出德军的残酷。
4、景深镜头
这里有几个特别明显的景深镜头,都是反映街道小巷的状况的。我们可以看到纵深的街道上散乱着遗弃的箱子等物品,还时不时地出现几具犹太人的尸体,这些都表现了党卫军屠杀行动后街上空旷凌乱的景象,让观众产生凄凉的感觉,以此展现屠杀的残酷。
5、声音和光
党卫军集合的场面中,嘈杂的音效,军队的脚步声,再给全副武装的警犬一个镜头,很好地渲染了当时严肃沉重的紧张气氛。
还有党卫军在找寻楼里躲藏的人时,电筒的光经常直接射向摄影机镜头,使观众身临其境,渲染紧张情绪。
再者在表现用面包裹戒指吃一家中小男孩紧张恐惧的心情时,用了特写镜头,并且光线只照亮小男孩的脸。
6、转场
从下水道的屠杀那个场景,到丹卡母女找到藏身处的场景,这之间各个场景的转换,看似随意自然,实则有很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
7、红色小女孩
整个屠杀过程都是黑白色彩的,唯独这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导演展现了她真实的红色,在画面中特别显眼。舒缓安宁的背景歌声随着小女孩的出现而出现,又随着小女孩的消失而消失。这个背景歌声似乎是天堂的安魂曲,是残忍的屠杀场面显得没这么残忍,使观众压抑的心情得到舒缓。而小女孩就像下凡的天使,安抚犹太人无辜的灵魂。
8、其他
大屠杀时德国军官阿曼在屠杀现场弹奏欢快的曲子,声音和画面形成强烈的扭曲,有力地表现党卫军的残忍和人性的扭曲。
还有两个以辛德勒的主观镜头表现的全城景象,一次是屠杀行动前,一次是屠杀行动时,两者形成对比,使整个屠杀场面清楚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