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诚信指数 0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首页
企业介绍
资质荣誉
供应信息
商业信息
企业新闻
招聘信息
企业名片
客户留言
产品资料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广州中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 供应信息
 
青铜饪食器有哪些类型

价        格:面议   
有 效 期: 长期有效
所 在 地: 广东省广州市
配送信息:
供应数量:不限
了解详情,请立即咨询!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该公司共有 15条同类信息       查看全部>>
详细说明
青铜器通常是按器形用途进行分类,一般分为饪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 青铜饪食器:其中又分炊器和蛊食两类器。炊器有鼎、鬲、甗,古人用来煮肉、煮粥、蒸食。辅助工具有匕。盛食器有簋、盨、敦、互、聋、敦、豆、铺、盂。

1.簋(guǐ)

簋是盛放饭食的器皿。在商代早期出现以后,逐步成为青铜礼器序列中一种主要的器物。至西周中期,簋的使用逐渐制度化,按照使用者的身份等级严格规定使用的数量,一般是以偶数组合与列鼎配合使用。

簋的使用开始于商代,其基本形制是深圆腹、圈足、有耳或无耳。器形在不同的时期中有所变化。西周时,簋的形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出现了圈足下加方座的方座簋、双耳或四耳簋,三足或四足簋也是这一时代的产物,有的簋盖倒置可用作盛食的盘。春秋以后,簋的使用逐渐少见了。

2.簠(f ǔ)

簠是盛放饭食的器具。簠的基本形制是大口斜壁长方形,器与盖对称,形状大小相同,合起来为一器,分开可作两器使用。簠在西周中期开始出现,盛行在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以后,簠基本消失。

3.盨(xū)

盨是盛放饭食的器具。这是一种由簋演变而来的器形,有一些盨就自铭为簋。它的使用也和簋一样,一般作偶数组合。盨流行的时间很短,约出现在西周中期,盛行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以后就不再使用,因此其形制变化不很大。盨大约可分为两种基本形制,一种是长椭方形器体,腹壁一般较直,多为附耳;另一种是长椭圆形器体,其腹壁弧曲,多为兽首耳。无论哪一种盈,都以矩形圈足为主,也有一些在矩形圈足下加四个短足。同簠一样,盨盖仰置也可盛放食物。

4.敦(duì)

敦是盛放饭食的器具。从器形分析,它是由鼎和簋形制结合发展而来的。敦的基本形制有两种,一种是上下对称,器身、器盖均为半球体,各有相同的两耳三足、少量为圈足,器盖相合成为一个球体或椭圆球体。另一种器身与器盖不完全对称或完全不对称,这种敦的盖钮或提手的样式与器足的样式不一样,一般盖为圆形提手的,器足为三短足;而器足为圈足式的,则盖为环钮或兽形钮。也有不少的敦作无底平足的样式。

敦出现在春秋中期,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比较流行,随后便消失了。

5.豆

豆主要是盛放腌菜、肉酱的器具,也可盛放饭食。豆在商代晚期已经使用,但数量很少,直至春秋战国时才比较盛行,成为青铜礼器中常见的组合器物之一。

豆的形制是上有一个碗状容器,下为较高的圈足形柄。有的豆的容器部分做成方形,但数量很少。

6.铺(pù)

铺是盛放干果或干肉之类食物的器具。形状如豆,但盛食的器体为直壁平底的浅圆盘,下为粗壮的柄形圈足,圈足多为镂空的,也有些铺有盖。铺的使用约在西周中期至春秋晚期,目前出土的数量不太多,估计当时使用并不普遍,所以器形的变化也不大。

7.盂

盂是大型的盛食器,兼可盛水或盛冰。器形似簋而大,多作侈口(喇叭形口)、直壁深腹、圈足的样式,多数有附耳。盂在商代晚期开始出现,流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时已属罕见。盂的出土数量很少,器形变化也不很大。

8.盆

盆也是盛食器,兼可盛水。器形一般为大口折肩平底式,多有盖,两侧有兽首环耳。盆基本上仅使用于春秋中晚期,且多见于江淮流域,可能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器物。
推荐浏览
暂无信息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广州中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文明路71号东方文德广场A座17层   
联系人:周总   电话:18933976565   手机:18933976565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