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奇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诚信指数 0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
首页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沈阳贺成木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大清宝泉
您现在的位置:沈阳奇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生态建筑悄然兴起 绿色建筑前景可观
发布日期:2014-04-15

“如果说绿色建筑注重的是气候和外部生物环境反应,那么生态建筑则是在此基础上,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使建筑成为生态的一部分。”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区域生态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董锁成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而实际上溯及更高层的理论源泉,生态经济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都是相互连接的,但是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则需要以绿色低碳经济为基础。
  
  生态化的有力抓手
  
  “绿色经济较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在传统经济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淘汰落后产能。而循环经济以及生态建筑等概念最早被发达国家提出并开始实践,生态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和生态化的有力抓手。”董锁成说。
  
  生态建筑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就被西方发达国家提及,20世纪末,西欧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制定生态现代化的目标,我国也开始尝试建设花园城市、生态城市。
  
  “当然,生态建筑的美观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程度也很重要,这里就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董锁成表示,“而建筑生态化其实质是将建筑融入到大的生态循环圈,而它的‘超低碳性’就是从建筑与环境的整体角度考虑能源和资源流动,将建筑建造、建筑设计、建筑使用过程中的消耗纳入整个生态系统中考虑,是一种趋向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缺标准缺样板
  
  从建筑的可持续考量看,生态建筑是21世纪建筑建设发展的“主路道”。
  
  “但在实际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董锁成对记者表示,“不顾周边环境的承载能力、不顾生态系统的容纳力,就为了追求‘高大美’而盲目进行建筑地产开发的城市不在少数,为使城市高楼林立,马路宽阔,以及表面的绿化,反而增加了资源负担,导致缺水、能耗总量上升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缺乏生态内涵的建筑,不仅达不到节能减排的基本标准,也缺少对区域生态文化的理解。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其规模和节奏都应该符合地方环境特色,在此基础上建造起来的建筑群体才能成为当地区域标志性建筑,成为当地生态圈的一员。”董锁成说。
  
  而也有其他专家表示,生态建筑本身的经济合理性问题较突出,由于我国目前建筑生态技术和材料技术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导致生态建筑单方面要求过高而使建筑业主望而却步,同时,开发商也因前期投入过高利益回收太慢而不愿冒险。
  
  董锁成表示,现在生态建筑仅仅在起步阶段,政策需求也很强烈,亟待建立生态建筑的国家标准,对建筑的生态化发展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约束,尤其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形成一些生态建筑群样板,为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提供保障生态建筑的数量和更多的优惠措施显得分外重要。
  
  环保建材为生态建筑添亮点
  
  如果说建筑的选址和设计为生态建筑拟定了灵魂和血脉的话,那么建筑建材就是其骨架和肌肤了。
  
  “生态建筑当然是要选用对人体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环保有机建材建造,如果使用会挥发甲醛、苯等严重致癌的劣质建材,那么生态建筑只能是失败。”董锁成表示,“在建材的选择上,生态建筑应尽可能多的选用一些能够被再利用的废弃物,例如被资源化后再利用的粉煤灰,可以作为空心砖进行建筑框架建设。”
  
  除传统意义上的环保型建材之外,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智能建筑材料,采用仿生学原理制造、可以自动调整自身性能参数,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复合材料或是材料的复合。现代仿生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材料的湿度调节功能,包括混凝土、水泥等以前被认为是非环保建材的材料,通过利用仿生学原理之后,其环保性能大为改善。除调节湿度之外,智能材料还能起到降低电磁辐射、抑菌灭菌、吸附有毒气体、调节室温等作用。此外,部分智能材料本身就是可循环利用的资源,这又从另一方面体现了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不过,有关专家提出,新型环保建材的功能必须与生态建筑的整体设计结合起来,才能发挥的效益,如果单采用先进的材料却进行不合理地建筑整体设计,或是所采用的建材与建筑本身的设计存在功能抵消的现象,那再好的建材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沈阳奇馨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89号   邮政编码:110000
联系人:韩女士   电话:400-9917966   手机:18640055513   传真:84841117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