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利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诚信指数 6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
首页
企业介绍
资质荣誉
供应信息
商业信息
企业新闻
招聘信息
企业名片
客户留言
产品资料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上海利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德鲁巴2012印后领域发展方向预览
发布日期:2012-09-14

随着印刷世界,包括数字印刷,呈现出愈加开放的可能性与应用范围,印后加工机械制造商不得不紧随时代脚步,不断推出革新设备。此外,由于居高不下的竞争压力,众企业也只能不断优化制造流程,提升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新推出的各种解决方案还必须符合环境标准,具备的卖点,并且可以适应小批量印刷。在2012年5月3日至16日举办的drupa展会上,印后加工领域的哪些进展会让观众大饱眼福呢?

  毋庸置疑的是,drupa 2012上绝不会缺乏各种新奇点子。与我们交谈过的所有制造商都向我们保证他们为了研制新型产品或提升产品性能卯足了全劲。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停滞不动则意味着倒退,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种事态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更何况现在正是金融危机过后最艰难的数年,整个业界必须重振旗鼓。因此可以说drupa 2012举办的正是时候,因为它会向我们证明,自上届drupa以来整个行业的衰颓局面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扭转。中国、印度、南美等新兴市场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波及,反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然而西方市场就没有这么振奋人心了。印刷业的发展潜力改变了,印刷批次减少了,尽管产品数量并没有减少。利润降低了,成本控制更严格了,顾客们也变得更敏感了。这样的局面要求印刷商与印后加工商共同努力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时间就是金钱,每一次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失,无论大批量印刷还是数字印刷都是如此。

  过去多年印后加工在整个生产流程中都处于弱势地位,但是近年来这一情形逐渐转变了。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印后加工业本身得到了重新塑造,它再也不是一个流程末端的工具,而是一个印刷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如果由于不正确的印后加工过程而导致珍贵的纸张在折页过程中浪费,或者一本相簿在离开生产线时书角被切了一刀,那么无论是速的胶印机还是的的数字印刷机都将变得毫无意义。现代的印后加工科技既复杂细腻又敢于创新,与印刷业中的其他各项发展相比它都毫不逊色。和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印后加工领域里的潮流吧! drupa 2012中有哪些激动人心的事物,让我们先睹为快!

  自动化:是否已经达到发展的上限?

  近年来装订系统已经实现了高效自动化,但是如果要问这种趋势是否将持续下去,或者它是否已经走到了尽头,可能只有drupa 2012会告诉我们答案了。如果这个领域已经遭遇了瓶颈,那么新发展的落脚点又在哪里?海德堡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商业印后部门经理Thomas Krischke认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将是提高效率和生产力。他解释道:在印后加工领域,自动化主要运用在更换频繁的小规模印刷中,用以减少印前排版调整的次数,的例子就是数字印刷中的单拷贝印刷。然而对大批量印刷来说,整个生产流程的生产力则是关键。

  在Müller Martini,自动化早已成为研发的焦点了。更简单、更智能的运行方式可以加快排版调整并避免失误,这也就意味着更高的生产力。CEO Bruno Müller 说道:“如今印刷规模越来越小,工作流程的自动化与诸如物流的相关业务的组织则变得更加重要。”

  “我们还没有走到头。” MBO 销售经理 Jan Oldenkott补充道,“印后加工的下一步是“按需印书”。”他希望在将来每本书都能按照独自的版式进行印刷。Kugler-Womako 市场销售和服务部经理Olaf Wallner看到了两个主要趋势:工业化经济体中的高端自动化和随着小型批次向中型批次转变而快速更新的印刷版式。他指出生产力是主要驱动力,尤其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更是如此。他说:“当今对于低人力高生产力的要求越来越多,这只能通过高度自动化来实现。”

  “制造商已经开发出了全自动机械以应对顾客的需求,” Kolbus的CEO Kai Büntemeye说道,“但这不是为了使传统手动生产模式实现现代化。印后加工机械的发展只有当机器本身的自动化再也无法进一步提升时才算走到尽头。对印后加工机械的用户们来说,它的上升空间还是很大的。”

  瑞士杂志与报纸印刷专家Ferag已经借助PreTronic预置系统实现了配定联动机自动排版调整的标准化。只要经济上可行,版式的变化就可在所有相关位置上通过精密的伺服电机得以实现。“在报纸印刷订单的争夺中,最关键的就是低廉的单元成本。输出净值与总值之间尽可能小的差额是考虑的事项。” Ferag CEO Jürg M?ckli解释道。“但是单有自动化是不够的,”他补充道,“从一项任务转向另一项任务后尽快达到所要求的生产速度也同样重要。”

  对于Horizon来说,自动化同样也已成为了工作内容之一。由于印刷规模的缩小已成为了流行趋势,相应的自动化也必须关注更快更简单的准备工作。如果按照一部机器每天要完成5到6个任务来算(目前这种效率并不罕见),那么一个训练有素的操作员要花费10到15分钟来完成准备工作,而一个半熟练技工只需5分钟就可以完成相同工作并同时保证不会浪费纸张,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显而易见。Duplo董事长Robin Greenhalgh也认同这一点,他说:“自动化之所以在未来还有发展是因为印刷行业中越来越多的领域将会需要它。”他例举了一些新型的多功能印后加工系统,它们在具备更高的自动化的同时也能输出更快的速度。它们实现了双向打孔,以此来更有效地生产优惠券、门票和直邮等,直到不久前这种生产还只是胶版印刷的专利呢。[next]

  数字印后加工:正在成长的领域

  数字生产单元数量的增长自然而然导致了高性能印后加工解决方案的需求扩大。MBO提供广泛的解决方案,从纸卷退纸、犁式折页、交叉切割到全自动的签名、传单和单张纸的传送系统。“我们可以在按需印书的生产过程中按标题分离出不同组别并将它们直接送往相应的装订机。我们甚至可以处理每个组别中不同数量的签名。”Jan Oldenkott说道。

  E.C.H. Will为大批量数字印刷书籍生产提供完善的印后加工解决方案。他们生产的印后加工机将印刷纸幅转换为由单张纸组成的组块,随后送交装订流程。整个系统实现了高生产力、纸张浪费的减少、版式的灵活性和最少的排版调整次数。

  Müller Martini研发出了世界最早的数字印品的工业集成印后加工解决方案,这个方案目前已经应用于全世界的骑马订书机、无线胶订机和精装书产品的生产系统中。然而Martini的众多数字解决方案并非只为印后加工而设计,它们还能实现从印前到最终成品的全部生产流程的端对端整合。

  对Kai Büntemeyer来说,没有其他事物能与数字印后加工相媲美。他认为虽然印后加工的产物永远只是一种物质产品,然而对于数字印刷品来说,印后加工不可或缺。Kolbus提供两种解决方案EPCO和INDI。EPCO(电子照相技术与顾客个性化发布)应用于价值为€101的高质量一次性产品的生产。INDI(工业数字印刷)应用于价值为€100的全自动生产。“在过去两年间,EPCO贡献了25%的公司销售额。INDI现在只是一个大规模的实验,但其每小时一百万张A4纸的效率已经远超数字印刷了。我们期待印刷机制造商能尽快跟上我们的脚步。” Büntemeyer说道。

  聚焦绿色印后加工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一直关心的主题,而且并不限于传统印刷。与印刷业其他领域一样,印后加工也必须迎合环保的大趋势。市场巨头们必须积极相应,因为环保早已成为了顾客所提出的重点要求。事实上一台印后加工机耗费的能量远远低于一台印刷机。

  尽管如此,对海德堡公司来说,继续降低能耗依旧是其印后加工技术发展的首要目标。它为骑马订书机安装了一个模块驱动系统,使得每一个模块都能单独开关,以此来节省能量。在准备阶段运转的只是送纸机,而并非整台机器。每一个料斗都有自己的伺服驱动器,在错误发生时可以自动停止运行。而其他机器只能等到两三本册子报废后才停止,这样就造成了浪费。按年生产量为1,500万份36页A4纸的册子来计算,这台机器每年可以节约5吨重的纸张。

  Müller Martini在多年前就设立了一个名为“走向绿色”的项目。Olaf Wallner说道:“通过我们的EcoBinder装订机来实现环保承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个装订机可以生产出100%环保可回收的平装活页笔记本。这些是批仅用纸张就能制成的产品——这同时也是市场的一大创新。要计算一台运行中的印后加工系统的环境影响必须考虑到其实际的生产力。“发展可提供净输出的系统才是降低环境影响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我们注入极大的热情而必须实现的承诺。” Kai Büntemeyer说道。

  Ferag AG则恪守环境标准。这家公司只允许使用可再生能源,要求将余热注回能量回收系统,并在全部操作流程中要求能效化。工程师们使用模拟软件设计研发优化零件和优化系统,而生产系统则使用最的电动机与电子模块。这些做法让人有充分理由相信其印后加工流程的环保承诺。

  未来还有哪些创新空间?

  “创新”这个词现在随处可见,那么在印后加工领域也存在创新的潜力吗?Horizon公司指出,“创新的定义,即为推出新的产品、理念或方法。”Müller Martini则列举了诸多创新的实例:如印后设备中整合了质量控制的特色,全自动化,标准化平台上的数字工作流程系统,以及最近研发出的大量数字解决方案。

  在印后加工领域还会有革新空间吗?“这是进行商务午餐时的一个有趣话题,”Kai Büntemeyer说道,“你手里拿着一个勺子,探讨这个久经考验的工具的未来革新。讨论一本书的革新也是这种感觉。”在出版社与消费者之间一定有许多复杂的程序掩盖了革新的无限可能性,然而通过借助其他领域的想法可以揭示它们。“因此说实话,我们建议谨慎使用‘创新’这个词。” Büntemeyer总结道。

  在海德堡公司,创新的动力来源于技术发展和应用科技两方面。公司研制的运用气式双纸规系统的的折页机就是一个利用绝妙技术手段来实现巨大生产力的案例。“对我来说,衡量一项创新关键就看它是否可以为顾客创造巨大价值。” Thomas Krischke说道。

  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为数字印刷的新兴技术开发出配套的应用。最近几年我们在消费市场中看到了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的彻底转变。对印刷商来说这就意味着有相簿和个性化卡片之类的新产品问世。众多新出台的法规要求包装进行改革;安全规范也变得越来越严格;有些场合盲文的印刷甚至成为了强制要求。新一代的卷筒与单张喷墨印刷机将会打开商业机遇的新大门。这些发展都将向印后加工业提出新的要求。“基于纸张的印刷新发展还将持续下去,它们仍旧需要解决方案的扶持,这个事实让我们备受鼓舞。” Robin Greenhalgh说道。

  “我们将技术革新与工艺革新区分开来。” Jürg M?ckli说道。这两者互相依存,并在系统制造商Ferag和顾客之间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除了效率上的革新,还有一种为那些寻求专业利基市场的企业而设计的解决方案,其目标就是为了在大规模生产中减少单元成本。顾客的特定要求可以通过持续的对话来得到明确传达。Ferag有关革新的成功案例就是一个集塑封、配页、订书、切边、插页和捆书为一体的集成印后加工系统。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上海利印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天目中路凯428号凯旋门30楼C   邮政编码:200070
联系人:赵嘉伟   电话:021-63172381-814   手机:18049759705   传真:021-58661856-819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