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诚信指数 0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
首页
企业介绍
供应信息
企业新闻
招聘信息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您现在的位置:龙水刀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大足县龙水刀具五金制造历史悠久
发布日期:2012-07-07

历史上出于战争对兵器的需要和修建佛像对雕琢工具的需求,大足五金应时而生。“万家灯火万家明,家家传来叮当声。昼出耕田夜打铁,一业兴旺百业兴。”这首在大足民间广为流传的民谣,记录了大足五金产业全盛时的景象。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因质量原因,沿海的五金业逐渐崛起,超过了大足。

    2008年,大足县新增五金企业22个,大足龙水五金市场、龙水废金属市场、西部金属交易城、花市街市场、五金旅游城等资源也被进行了整合,形成了总占地面积达32万平方米,经营面积18.2万平方米的规模型、区域带动力强的五金市场群,五金年产量达到了180万吨,五金产业产值达到70亿元,占该县总产值一半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金之都”。

    2007年下半年,经过重庆市及大足县两级质监部门的不懈努力,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大足龙水五金市场的刀、剪、锯、锹、锁5类产品的地方标准顺利出台。

    2009年9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97个项目确定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名列其中,同年由重庆市推荐申报名录项目。人们说这就叫实至名归。事实上,以龙水刀为代表的五金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技艺,早已名声在外,并与大足石刻一起走向了世界。

据地方志记载,龙水五金刀具的制作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昭宗大顺、景福年间(公元890~893年),昌州刺史韦君靖在大足建寨屯兵,于龙水置镇遏使,兴兵器匠作之业,是为龙水刀具生产的起始。北宋时期大足县龙水镇已能生产铁齿轮,是世界已知最早的铁齿轮。这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里也有反映。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的地狱经变像中,就有铁齿轮、铁剪、铁锯、铁锅、铁拐杖等实物造型。

    到了清代,大足县的五金制作工艺已很成熟,形成“铁器十八行”,即已经分门别类进行生产,其中的龙水刀更是名声在外。抗日战争时期,随着重庆成为战时首都,以龙水刀为代表的大足五金业更加兴旺,有从业者3000余人,一些精品成为国货替代进口货的主流品牌。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五金工业进行全国重点布局,将龙水小五金纳入全国一盘棋,形成“北有王麻子,南有张小泉,西有龙水刀”的三足鼎立之势。1958年8月,大足县龙水镇政府委托全国卫生检查团将龙水“卓”字怀剪和手工丝练带到北京,送给毛主席。不久收到中央办公厅回函:“信和纪念品都已收到,毛主席看过,龙水卫生搞得好,五金产品又很出名,你们要再接再厉,早日把龙水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城镇。”

    改革开放以后,龙水五金生产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1986年,一代伟人邓小平参观大足石刻,并向龙水镇邓家刀传人定购了10套用传统工艺制作的菜刀,分送给杨尚昆、王震等老同志。

    到2008年,以刀具生产为龙头的龙水五金业已成为重庆市轻工业的代表性产业之一。龙水五金城成为中国西南的五金专业市场,从业人员达10万人。由龙水生产出口的铸钢件、船舶件、龙水日用刀具、龙水工艺刀具、建筑五金等多达2000余种。市场扩展至澳大利亚、美国、欧洲和东南亚诸国,年产值超过30亿元。重庆荣达刀具(鑫荣达)等本地品牌驰名中外。

    一千多年来,由无数代能工巧匠传承下来的龙水五金锻打技艺,已成为巴渝传统工艺文化中光彩的代表作之一。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龙水刀   地址:大足龙水镇龙水工业园   邮政编码:400000
联系人:郭先生   电话:023-85503368   手机:18680739696   传真:023-85503368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