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诚信指数 26
一站通留言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收藏此网站 发送消息
宝轮首页
关于宝轮
公司荣誉
热销产品
企业新闻
客户留言
联系我们
search 搜索网站中其它产品:
东莞市红大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东莞市北极通风工程有限公司
您现在的位置:东莞市宝轮电脑刺绣机械有限公司 > 企业新闻
 
企业新闻
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
发布日期:2012-05-31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承担着繁荣市场、稳定出口、扩大就业、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战略部署,采取积极的综合措施,特别是《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及时出台,为轻工业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保持行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保障。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轻工业将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 年)》,指导未来五年轻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我国由“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迈进,编制《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 年。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十二五”面临形势

(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 实现了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 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总体相应指标的17.9%,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和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持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

1.生产平稳较快增长

2010 年,全部轻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超过3 万亿元。“十一五”期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5%。家用电器、皮革、塑料制品、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100 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进一步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的地位。

2.技术进步步伐加快

轻工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6 个行业中,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95 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的13%。“十一五”期间,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取得积极成效,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 项,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组织实施国家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项目近2500 项,推进了行业总体技术水平提升。

3.质量建设取得成效

轻工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标准制、修订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全行业共完成制修订国家标准1182 项,行业标准639 项,部分行业牵头组织或参与了国际标准制修订。

4.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重点行业品牌集中度、品牌附加值、产品利润率进一步提高,骨干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品牌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海尔、格力、茅台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引领行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5.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

我国轻工业产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2010 年,轻工业主要商品出口额3555 亿美元,比“十五”末期增长83.1%。产品出口到世界2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作为轻工产品国际制造中心和采购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出口贸易方式、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比重增加,新兴市场比重加大。

6.产业集群发展较

快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高、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更加突出,已逐步形成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支撑作用。2010 年,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轻工业产业集群近300 个,是“十五”期间的2 倍,年产值约3.6 万亿元,占轻工业总产值的26%左右,涉及就业人数达1000 万人。

7.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节能减排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水的循环利用效率,重点行业综合消耗明显下降。造纸、发酵、啤酒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多数大中型企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通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能效标识管理、环境标志认证、节能产品认证、节能惠民工程等,对于企业生产绿色节能产品发挥了引导作用。以财政补贴形式在全社会推广使用节能灯3.6 亿只,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8.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实效

“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高排放的造纸、皮革、酒精、味精、柠檬酸等行业,加强专项治理和环保核查,淘汰了环保难达标的落后生产能力。“十一五”期间,按计划完成或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造纸1130 万吨、酒精190 万吨、味精68 万吨、柠檬酸8 万吨。

9.扩大就业和服务“三农”作用显著

2010 年,全部轻工业吸纳就业人数超过3500 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2320 万人,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5.6%,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民生产业。轻工业 70%的行业、50%的产值涉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2 亿多农民直接受益。轻工业为实现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一五”时期,轻工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为薄弱,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升级需要,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多数行业品牌建设水平与生产制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为数不多等。由此可见,我国轻工业既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又处于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转型期。

(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轻工业发展还面临着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诸多风险挑战。

1.发展的机遇

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进一步完善家电下乡政策,以及家电以旧换新等政策,对于扩大市场、引领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力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

消费结构升级为轻工业的发展拓宽了新的领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加快了轻工产品结构调整。农村市场对轻工产品特别是对家用电器、电动自行车等耐用消费品有较大的需求,新增人口、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新的消费需求,必然带动轻工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未来5 年,我国将建设3600 万套保障性住房,随之带动一大批家具、家电、五金、照明等轻工产品生产、销售量快速增长。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但城镇化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测算,城镇化率提高1 个百分点,靠直接消费大约可拉动GDP 增长1.5 个百分点。“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年均增长约0.8 个百分点,由此带动东莞绣花机轻工产品消费快速增长。

经济全球化仍将为轻工业发展提供诸多机遇。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发达国家对轻工产品需求的恢复和增长,为我国轻工业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全球化仍是我国轻工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

技术进步为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标志的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正在深入推进,为轻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应用为轻工产品的丰富和完善奠定了基础,轻工装备制造水平的提升将进一步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

2.面临的挑战

低成本优势逐步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呈上升趋势,刺绣机的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国际汇率波动以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因素,对轻工业发展构成重大挑战。

国际贸易环境日趋复杂。国际市场对轻工产品在绿色制造、资源节约、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设立更多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将成为轻工产品出口面临的常态环境,摩擦形式更加复杂,我国轻工产品出口贸易外部压力不断增大。

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以往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不适应轻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达国家已经提出阶段性减排目标和低碳发展目标,设置诸如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也提出日趋严格的减排措施,使得造纸、皮革、电池、照明电器、发酵等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为紧迫。

 

免责声明: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为保障您的利益,降低您的风险,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


东莞市宝轮电脑刺绣机械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东坑镇宝柏工业区   邮政编码:523000
联系人:陈先生   电话:0769-83100399   手机:13809268169   传真:0769-83109266
技术支持:一比多  |  免责声明 | 隐私声明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5000175号
<%---站点编号 ----%> <%---页面编号 ----%> <%---页面参数1 ----%> <%---页面参数2----%> <%---页面参数3 ----%>